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用于脾失运化,瘀浊阻滞,升降失调所引起的腰痛疲倦,面色萎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粘滞及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见上述症候者。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 药品信息 | |||
| 主要成分 | 丹参、大黄、太子参、黄连、牛膝、半夏(制)、红花、茯苓、陈皮、甘草。 | 主要成分为盐酸黄酮哌酯。 | |
| 生产企业 | 秦皇岛市山海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20060226 | 国药准字H20153013 | |
| 说明 | |||
| 作用与功效 | 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用于脾失运化,瘀浊阻滞,升降失调所引起的腰痛疲倦,面色萎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粘滞及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见上述症候者。 | 本品适用于以下疾病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及尿失禁等症状: 1.下尿路感染性疾病(前列腺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2.下尿路梗阻性疾病(早、中期前列腺增生症,痉挛性、功能性尿道狭窄)。 3.下尿路器械检查后或手术后(前列腺摘除术、尿道扩张、膀胱腔内手术)。 4.尿道综合征。5.急迫性尿失禁。 | |
|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4~6片,一日3~4次,45天为一疗程,小儿酌减。 | 口服。一次0.2g,一日3~4次或遵医嘱。 | |
| 副作用 |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加、皮疹、瘙痒等。又头晕、乏力、心悸等个案报告。 | 1.胃肠道梗阻或出血、贲门失弛缓症、尿道阻塞失代偿者禁用。 2.有神经精神症状者及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禁用。 | |
| 禁忌 | 
 | 
 | |
| 成分 | 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用于脾失运化,瘀浊阻滞,升降失调所引起的腰痛疲倦,面色萎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粘滞及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见上述症候者。 | 本品适用于以下疾病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及尿失禁等症状: 1.下尿路感染性疾病(前列腺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2.下尿路梗阻性疾病(早、中期前列腺增生症,痉挛性、功能性尿道狭窄)。 3.下尿路器械检查后或手术后(前列腺摘除术、尿道扩张、膀胱腔内手术)。 4.尿道综合征。5.急迫性尿失禁。 | |
| 药理作用 | 个别患者可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口渴、嗜睡、视力模糊、心悸及皮疹等。 | ||
| 注意事项 | 1.服药后大便次数超过4次者需要减量服用,并请咨询医生/药师。 2.小儿必须在成人监护下服用或遵医嘱。 3.以下情况患者慎用:脾虚胃寒、服药前大便次数超过4次、高钾血症、哺乳期及月经期妇女。 4.由于处方中含半夏,根据中医十九畏十八反,慎与乌头碱类药物合用或遵医嘱。 5.不建议与其他含大黄制剂同用。 6.药品保存时应避免高温、阳光直射。 | 1.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需进行抗感染治疗。 2.青光眼、白内障及残余尿量较多者慎用。 3.勿与大量维生素C或钾盐合用。 4.司机及高空作业人员等禁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