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清胃泻火,润燥通便。用于心胃火盛,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乳蛾咽痛,便秘尿赤。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人工牛黄、大黄、菊花、麦冬、薄荷、石膏、栀子、玄参、番泻叶、黄芩、甘草、桔梗、黄柏、连翘、牵牛子(炒)、枳实(沙烫)、冰片。 |
非那吡啶 |
|
生产企业 |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 |
山西国润制药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11020212 |
国药准字H20052581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清胃泻火,润燥通便。用于心胃火盛,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乳蛾咽痛,便秘尿赤。 |
用于因感染、肿瘤、外科手术及检查等各种原因刺激尿道粘膜所引起的不适、疼痛、尿频及灼热感。 |
|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
口服,成人每次三次,每次1-2粒,饭后服用。 |
|
副作用 |
尚不明确。 |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
|
禁忌 |
|
儿童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建议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本品。 老人注意事项: 通常老年患者肾功能低下,服用正常剂量的本品可能会导致血药浓度的增加而引起不良反应,此类病人应慎用。 |
|
成分 |
清胃泻火,润燥通便。用于心胃火盛,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乳蛾咽痛,便秘尿赤。 |
用于因感染、肿瘤、外科手术及检查等各种原因刺激尿道粘膜所引起的不适、疼痛、尿频及灼热感。 |
|
药理作用 |
本品是一种局部麻醉制剂,能直接作用于尿道粘膜,迅速解除患者尿道及膀胱的不适、灼热感以及尿频、尿急症状,无抗胆碱能药物的副作用,也可配合抗生素使用。 |
||
注意事项 |
服用前应去蜡皮、塑料球壳、本品可嚼服、也可分份吞服。 |
服用本品会引起尿液变橙红色,属正常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