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普罗布考。 |
本品主要成份为氯沙坦钾。 |
|
生产企业 |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
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10980054 |
国药准字J20180006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 |
本品适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
|
用法用量 |
成人常用量每次0.5g,每日2次,早、晚餐时服用。 |
本品可同其他抗高血压药物一起使用。本品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时服用。对大多数病人,通常起始和维持剂量为每天一次50mg。治疗3至6周可达到最大降压效果。在部分病人中,剂量增加到每天一次100mg可产生进一步的降压作用。对血管容量积不足的病人(例如应用大剂量利尿剂治疗的病人),可考虑采用每天一次25mg的起始剂量(见注意事项)。对老年病人或肾损害病人包括做血液透析的病人,不必调整起始剂量。对有肝功能损害病史的的病人应考虑使用较低剂量(见注意事项)。 |
|
副作用 |
1.本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腹泻的发生率大约为10%,还有胀气、腹痛、恶心和呕吐。2.其它少见的反应有:头痛、头晕、感觉异常、失眠、耳鸣、皮疹、皮肤瘙痒等。3.有报道发生过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过敏反应。4.罕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有:心电图Q-T间期延长、室性心动过速、血小板减少等。 |
临床试验发现本品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且短暂,一般不需终止治疗,应用本品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类似。在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发生率1%、与药物有关、发生率比安慰剂高的唯一不良反应是头晕。另外,不足1%的病人发生与剂量有关的体位性低血压。尽管皮疹在对照临床试验中的发生率较安慰剂低,但也有个别报导。在这些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双盲对照研究中,应用本品后,不论是否与药物有关,发生率在1%及以上的不良反应有除上述不良事件外,临床研究中至少两个病人/受试者使用氯沙坦后发生潜在的严重不良事件或发生率<1%的其他不良事件如下,不能确定这些事件是否与氯沙坦有因果关系:详见说明书。 |
|
禁忌 |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详见说明书。儿童用药:详见说明书。老年用药:种族基于LIFE研究,尽管两个治疗组均有效降低黑人患者的血压,但与阿替洛尔相比,氯沙坦在降低心血管患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益处不适用于黑人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在所有参加LIFE研究的患者(n=9193)中,与阿替洛尔组相比,氯沙坦组心血管死亡、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首要综合终点危险性下降13%(p=0.021)。在LIFE研究中,与阿替洛尔相比,氯沙坦降低黑人以外的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n=8660)心血管患病和死亡的危险性,观测指标为心血管死亡、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首要临床终点综合发生率(p=0.003)。然而,在这个研究中,阿替洛尔组的黑人患者与氯沙坦组相比较,其经历首要综合终点的危险性较低(p=0.03)。在黑人患者的亚组中(n=533;LIFE研究中6%的患者),阿替洛尔组的263位患者中有29位(11%,25.9/每1000患者-年)出现首要终点,而氯沙坦组的270位患者中有46位(17%,41.8/每1000患者-年)。 |
|
成分 |
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 |
本品适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
|
药理作用 |
本品为血脂调节药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降脂作用是通过降低胆固醇合成与促进胆固醇分解使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还改变高密度脂蛋白亚型的性质和功能,使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低。其降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临床意义未明。本品对血甘油三酯的影响小。本品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消退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有的研究未发现本品有致癌、致突变作用。 |
||
注意事项 |
1.服用本品对诊断有干扰:可使血氨基转移酶、胆红素、肌酸磷酸激酶、尿酸、尿素氮短暂升高。2.服用本品期间应定期检查心电图Q-T间期。3.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Ⅰ类及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和吩噻嗪类药物的患者服用本品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大。 |
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2.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3.肝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4.过敏体质者慎用;5.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