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利胆,平肝明目。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角膜炎、白内障及各种眼科疾病,对胆囊炎、胆道炎、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等疗效显著,是胆结石,胆囊炎的克星。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胆红素,氨基酸,微量元素。 |
甘草酸单钾盐。 |
|
生产企业 |
云南省陇川县章凤制药厂 |
陕西永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53021128 |
国药准字Z61020970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清热解毒,消炎利胆,平肝明目。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角膜炎、白内障及各种眼科疾病,对胆囊炎、胆道炎、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等疗效显著,是胆结石,胆囊炎的克星。 |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口腔溃疡、咽喉炎、支气管炎、肝炎、咳嗽、哮喘、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
|
用法用量 |
溶于温开水或黄酒、白酒中服用,每日服两次,成人每次0.25-0.5克,小儿每次0.125-0.25克左右;外用时适量碾末或水调抹患处。 |
口服。一次1片(150毫克),一日2次(300毫克)。 |
|
副作用 |
尚不明确。 |
过敏体质或对本品成分过敏者禁用。 |
|
禁忌 |
|
|
|
成分 |
清热解毒,消炎利胆,平肝明目。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角膜炎、白内障及各种眼科疾病,对胆囊炎、胆道炎、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等疗效显著,是胆结石,胆囊炎的克星。 |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口腔溃疡、咽喉炎、支气管炎、肝炎、咳嗽、哮喘、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
|
药理作用 |
尚不明确。 |
1.抗炎症作用 (1)抗过敏作用 甘草甜素具有抑制兔的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Phenomenon)及抑制施瓦茨曼现象(ShwartzmanPhenomenon)等抗过敏作用。对皮质激素,有增强激素的抑制应激反应作用,拮抗激素的抗肉芽形成和胸腺萎缩作用。对激素的渗出作用无影响。 (2)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阻碍作用 甘草甜素可以直接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启动酶--磷脂酶A2(phospholipaseA2)结合以及与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使其产生炎性介质的脂氧合酶(lipoxygenase)结合,选择性地阻碍这些酶的磷酸化而抑制其活化。 2.免疫调节作用 甘草甜素在体外试验(invitro)具有以下免疫调节作用: (1)对T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 (2)对g干扰素的诱导作用; (3)活化NK细胞作用; (4)促进胸腺外T淋巴细胞分化作用。 3.对实验性肝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 在invitro初代培养的大白鼠肝细胞系,甘草甜素有抑制由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细胞损伤作用。 4.抑制病毒增殖和对病毒的灭活作用在小白鼠MHV(小白鼠肝炎病毒)感染实验中,给与甘草甜素可延长其生存日数。在兔的牛痘病毒(Vacciniavirus)发痘阻止实验中,有阻止发痘作用;在体外实验系,也观察到了抑制疱疹病毒等的增殖作用,以及对病毒的灭活作用。甘氨酸及盐酸半胱氨酸可以抑制或减轻由于大量长期使用甘草甜素可能出现的电解质代谢异常所致的假性醛固酮症状。 |
|
注意事项 |
1.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2.孕妇慎用。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3.用药时宜取粟米大小的量,用蒸馏水或冷开水调匀涂患处。4.用药时有异物感或用药后有眼痒,眼睑皮肤潮红,眼胀或过敏现象者应停用,并到医院就诊。5.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到医院就诊。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使用。 |
1长期大剂量应用应监测血钾、血压变化。2甘草甜素口服后大部分在胃内分解为甘草次酸,易发生类似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