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燥湿,止痒。用于脚癣,趾间糜烂,刺痒难忍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白芷、荆芥穗、枯矾 |
主要成分:苯磺贝他斯汀。 |
|
生产企业 |
北京御本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20053030 |
国药准字H20193370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燥湿,止痒。用于脚癣,趾间糜烂,刺痒难忍 |
1.过敏性鼻炎;2.荨麻疹;3.皮肤疾病引起的瘙痒(湿疹·皮炎、痒疹、皮肤瘙痒症)。 |
|
用法用量 |
外用,取本品适量撒于患处 |
成人:口服,每次10mg,每日2次。根据年龄、症状适当增减剂量,或遵医嘱。儿童:7岁以上儿童,口服,每次10mg,每日2次。 |
|
副作用 |
切忌内服,不可入眼、口、鼻等粘膜处 |
成人:临床试验:总病例数1446例中,报告有不良反应的137例(9.5%),主要为困倦83例(5.7%),口渴16例(1.1%),恶心12例(0.8%),胃痛7例(0.5%),腹泻7例(0.5%),胃部不适感6例(0.4%),疲倦感4例(0.3%),呕吐4例(0.3%)等。此外,临床检查值异常中怀疑与本品有关的,总病例1225例中有64例(5.2%),主要为1209例中ALT(GPT)上升25例(2.1%),1020例中尿潜血11例(1.1%),1130例中-GTP上升10例(0.9%),1210例中AST(GOT)上升8例(0.7%)等。使用状况调查:总病例4453例中,报告有不良反应的有89例(2.0%),其主要包括困倦59例(1.3%)等。儿童:儿童特别使用状况调查:儿童患者(5岁以上,15岁以下)1316例中,报告有不良反应的为14例(1.1%),主要为困倦5例(0.4%),口渴2例(0.2%),荨麻疹2例(0.2%)等。临床试验:在III期临床试验的615例儿童患者(7岁以上15岁以下)中,报告有不良反应的为14例(2.3%)。主要为困倦5例(0.8%),肝功能异常2例(0. |
|
禁忌 |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孕妇或有可能妊娠的妇女慎用,必须用药时,应仅限于在判断其治疗意义大于治疗风险时使用。妊娠中给药的安全性尚不明确。此外,动物实验(大鼠)发现该药物向胎鼠有转移。2.对哺乳期妇女慎用。必须用药时,必须避免哺乳。有报告称动物实验(大鼠)发现向乳汁中有转移。儿童用药:对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乳儿或幼儿的安全性尚未确立。老年用药:本品主要从肾脏排泄,老年人生理机能往往降低,因此可能持续高血药浓度,需要注意。 |
|
成分 |
燥湿,止痒。用于脚癣,趾间糜烂,刺痒难忍 |
1.过敏性鼻炎;2.荨麻疹;3.皮肤疾病引起的瘙痒(湿疹·皮炎、痒疹、皮肤瘙痒症)。 |
|
药理作用 |
出现恶寒发热、患肢肿胀、色如涂丹、触之灼热、痒痛相间,附近淋巴节肿痛等表现 |
||
注意事项 |
1.本品为外用散剂,切忌内服,不可入眼、口、鼻等粘膜处。 2.不适用于角化过度型足癣、丘疹鳞屑型足癣。 3.撒药时应视皮损面积大小,以覆盖为度。 4.使用一周内症状无改善,或趾间糜烂渗水,奇痒难忍者应去医院就诊。 5.患处湿烂渗出,基底鲜红,瘙痒不止者使用本药同时出现恶寒发热、患肢肿胀、色如涂丹、触之灼热、痒痛相间,附近淋巴节肿痛等表现,应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1.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2. 驾驶员及机械操作者慎用;3. 有心脏疾病患者慎用;4. 有肾脏疾病患者慎用;5. 有肝脏疾病患者慎用;6. 有哮喘患者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