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抗血栓药。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阿司匹林。 |
甲苯磺丁脲。 |
|
生产企业 |
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37023121 |
国药准字H31020645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抗血栓药。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
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Ⅱ型糖尿病,病人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
|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日25mg~50mg(1-2片),每日1次,或遵医嘱。 |
口服常用量一次0.5g,一日1-2g。开始在早餐前或早餐及午餐前各服0.5g,也可0.25g,一日三次,于餐前半小时服,根据病情需要逐渐加量,一般用量为每日1.5g,最大用量每日3g。 |
|
副作用 |
下列情况禁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对阿司匹林或其它水杨酸盐,或药品的任何其它成份过敏。2.水杨酸盐或含水杨酸物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哮喘的历史。3.活动性消化性溃疡。4.出血体质。5.严重的肾功能衰竭。6.严重的肝功能衰竭。7.严重的心功能衰竭。8.与氨甲蝶呤剂量为15mg周或更多合用见药物相互作用。9.妊娠的最后三个月。 |
下列情况应禁用: 1Ⅰ型糖尿病人; 2Ⅱ型糖尿病人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外伤和重大手术等应激情况; 3肝、肾功能不全者; 4对磺胺药过敏者; 5白细胞减少的病人。 |
|
禁忌 |
|
儿童注意事项: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的参考文献。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1.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证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可造成死胎和胎儿畸形,孕妇禁用。 2.本类药物可由乳汁排出,乳母不宜服用,以免婴儿发生低血糖。 |
|
成分 |
抗血栓药。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
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Ⅱ型糖尿病,病人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 |
|
药理作用 |
1.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9%),停药后多可消失。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2.过敏反应:出现于0.2%的病人,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多为易感者,服药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死亡,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有的是阿司匹林过敏、哮喘和鼻息肉三联症,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
本品为降血糖药。 1刺激胰腺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先决条件是胰岛β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2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 3也可能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可能主要通过受体后作用),因此,总的作用是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
|
注意事项 |
下列情况时使用阿司匹林应谨慎:1.对止痛药抗炎药抗风湿药过敏,或存在其它过敏反应。2.胃十二指肠溃疡史,包括慢性溃疡、复发性溃疡、胃肠道出血史。3.与抗凝药合用见药物相互作用。4.肾功能损害。5.肝功能损害。6.布洛芬可能干扰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作用。如患者合用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应咨询医生。7.阿司匹林可能导致支气管痉挛并引起哮喘发作或其它过敏反应。危险因素包括支气管哮喘,花粉热,鼻息肉,或慢性呼吸道感染。这也适用于对其它物质有过敏反应的患者例如皮肤反应、瘙痒、风疹。8.由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可持续数天,可能导致手术中或手术后增加出血。9.低剂量阿司匹林减少尿酸的消除,可诱发痛风。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使用。 |
1下列情况应慎用:体质虚弱、高热、恶心和呕吐、甲状腺功能亢进、老年人。 2用药期间应定期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肝、肾功能,并进行眼科检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