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对重度高血压需与其它降压药合用。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片含氢氯噻嗪12.5MG,氨苯蝶啶12.5MG,硫酸双肼屈嗪12.5MG,利血平0.1MG。 |
本品主要成分为替米沙坦。 |
|
生产企业 |
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11022335 |
国药准字J20180016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对重度高血压需与其它降压药合用。 |
用于成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适用于年龄55岁及以上,存在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高风险且不能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以降低其发生心肌梗死、卒中或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风险,请详见说明书。 |
|
用法用量 |
口服。常用量:一次1片,一日1次。维持量:一次1片,二~三日1次。 |
本品在餐时或餐后服用均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应个体化给药。常用初始剂量为每次40mg,每日一次。在20-80mg的剂量范围内,替米沙坦的降压疗效与剂量有关。若用药后未达到理想血压可加大剂量,最大剂量为80mg,每日一次。本品可与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合用,此类利尿药与本品有协同降压作用。因替米沙坦通常在开始后四至八周才能发挥最大降压疗效,因此若考虑增加药物剂量时,应对此予以考虑。降低心血管风险:推荐剂量为80mg,每日一次。剂量低于80mg的替米沙坦是否能有效降低心血管患病率和病死率的风险目前尚不明确。当开始应用替米沙坦治疗以降低心血管风险时,建议密切监测血压,并在必要时适当调整降压药物。其余详见说明书。 |
|
副作用 |
偶引起恶心、头胀、乏力、鼻塞、嗜睡等,减少用量或停药后即可消失。 |
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表明替米沙坦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1.4%,安慰剂为43.9%。这些不良反应呈非剂量依赖性,与患者性别、年龄和种族无关。以下所列的不良反应是从临床试验中接受替米沙坦治疗的5788名高血压患者累计得到的。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分级如下:其余详见说明书。 |
|
禁忌 |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期使用:美卡素在妊娠的妇女中的使用没有足够的资料。在动物中的研究表明有生殖毒性 (见临床前安全性数据) 。对于人类的潜在的危险未知。动物研究并不显示致畸作用,但是有胎仔毒性。因此,作为一个防范措施,替米沙坦最好在怀孕的第1个3个月不应使用。事先在计划怀孕时,改用一个合适的替代治疗。中晚期妊娠时,直接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会损伤正在发育的胎儿甚至导致胎儿死亡,因此替米沙坦禁用于中晚期妊娠。当发现怀孕时应尽早停用本品。哺乳期使用:尚不清楚替米沙坦是否经乳汁分泌,因此本品禁用于哺乳期女性。儿童用药:由于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不建议18岁以下儿童使用本品。老年用药: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 |
|
成分 |
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对重度高血压需与其它降压药合用。 |
用于成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适用于年龄55岁及以上,存在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高风险且不能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以降低其发生心肌梗死、卒中或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风险,请详见说明书。 |
|
药理作用 |
氢氯噻嗪和氨苯蝶啶为利尿药,可减少水钠潴留,使血容量降低,循环血量减少,起到降压作用。同时由于排钠能使血管壁钠离子浓度降低,使血管对儿茶酚胺类药及血管紧张素的反应性减弱。因此能增加基础降压药的降压效果,起到协同作用。氢氯噻嗪与氨苯蝶啶合用能增强利尿作用,各自剂量减少,并互相拮抗副作用。氢氯噻嗪作用于远曲小管及髓袢升支皮质部,抑制钠离子的重吸收,使大量钠离子到达远曲肾小管和集合管,而起利尿作用。氨苯蝶啶为保钾型利尿药,有较弱的利尿作用,并可缓解氢氯噻嗪引起的低钾血症。硫酸双肼屈嗪和利血平是降压药,扩张细小动脉而使血压下降。利血平能使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贮存的传导介质去甲肾上腺素减少乃至耗竭,产生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作用,血压下降。这两种药物合用,降压效果有协同作用。 |
||
注意事项 |
下列情况慎用:1.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病史者;3.心律失常和有心肌梗塞病史患者。4. 运动员慎用。 |
肝功能损害:替米沙坦主要经胆汁排泄,因此不应用于胆汁淤积、胆道梗阻或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 (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