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清血败毒,消肿止痛。用于脏腑毒热,血液不清引起的梅毒,血淋,白浊,尿道刺痛,大便秘结,疥疮,痈疽疮疡,红肿疼痛。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 药品信息 | |||
| 主要成分 | 大黄,蒲公英,陈皮,木鳖子,白芷,天花粉,金银花,黄柏,乳香,当归,赤芍,甘草,蛇蜕,干蟾,蜈蚣,全蝎,芒硝。 | 槟榔、牵牛子(炒)、陈皮、木香、厚朴(姜制)、三棱(醋制)、莪术(醋制)、猪牙皂。 | |
| 生产企业 | 福建省泉州海峡制药有限公司 | 河南宛西制药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20044537 | 国药准字Z41021929 | |
| 说明 | |||
| 作用与功效 | 清血败毒,消肿止痛。用于脏腑毒热,血液不清引起的梅毒,血淋,白浊,尿道刺痛,大便秘结,疥疮,痈疽疮疡,红肿疼痛。 | 消积化滞,行气止痛。用于饮食内停,气郁不舒,导致的胸胁胀满,胃脘疼痛。 | |
|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5粒,一日4次。 | 口服,一次3-9g,一日1-2次。 | |
| 副作用 | 孕妇忌服。 | 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恶心、腹泻等消化系统反应,少数人可能出现皮疹等过敏症状。 | |
| 禁忌 | 
 | 
 | |
| 成分 | 清血败毒,消肿止痛。用于脏腑毒热,血液不清引起的梅毒,血淋,白浊,尿道刺痛,大便秘结,疥疮,痈疽疮疡,红肿疼痛。 | 消积化滞,行气止痛。用于饮食内停,气郁不舒,导致的胸胁胀满,胃脘疼痛。 | |
| 药理作用 | 尚不明确。 | ||
| 注意事项 | 孕妇忌服。 | 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恶心、腹泻等消化系统反应,少数人可能出现皮疹等过敏症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