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用于治疗糖尿病。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 药品信息 |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为双时相胰岛素制剂,含有50%可溶性中性胰岛素和50%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的混悬液。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学名称为:双时相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活性成分:重组人胰岛素(它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利用酵母菌生产的)。1IU(国际单位)相当于0.035毫克无水人胰岛素。辅料:硫酸鱼精蛋白、氯化锌、甘油、磷酸氢二钠二水合物、间甲酚、苯酚、氢氧化钠、盐酸和注射用水。本品以间甲酚和苯酚作为抑菌剂,每100ml本品中加入间甲酚0.15g和苯酚0.065g。 |
本品主要成份为卡托普利。 |
|
| 生产企业 |
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S20191006 |
国药准字H31022986 |
|
| 说明 | |||
| 作用与功效 |
用于治疗糖尿病。 |
高血压;心力衰竭。 |
|
| 用法用量 |
本品为双时相胰岛素制剂。本品的双时相组份包含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在需要快速起效并使效应延长时,通常给予混合胰岛素一天一次或一天二次。用量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个体化。个体胰岛素需要量通常在每日每公斤体重0.3~1.0国际单位之间。当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时(如处于青春期或肥胖状态),每日的胰岛素需要量可能会增加。而当患者体内存在残余的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时,每日的胰岛素需要量可能会减少。注射后30分钟内必须进食含有碳水化合物的正餐或加餐。剂量调整伴发其他疾病时(特别是感染和发热),通常患者的胰岛素需要量会增加。伴发肾脏、肝脏疾病或者影响肾上腺、垂体或甲状腺功能的疾病时,可能需要改变胰岛素剂量。当患者的体力活动量或进食量发生改变时,其所用的胰岛素的剂量要做相应的调整。当患者从一一种胰岛素制剂换用其他胰岛素制剂时,剂量可能会需要调整。用法皮下注射。本品绝不能用于静脉注射。在大腿或腹壁部位做本品的皮下注射;如方便,也可在臀部或三角肌部位做皮下注射。经腹壁部位皮下给药比经其他注射部位给药吸收更快。将皮肤捏起注射可将误操作为肌内注射的风险降到最低。注射后针头应在皮下停留至少6秒钟,以确保胰岛素被完全注射入体内。为降低发生脂肪代谢障碍的风险,应在同一注射区域内持续轮换注射部位。本品被设计为与诺和诺德胰岛素注射系统和诺和针配合使用。本品包装内附有详细的操作说明。使用注意事项不能使用本品的情况?胰岛素输注泵。?对人胰岛素,间甲酚或者本品中其他成份过敏者。?低血糖反应。?如果笔芯或装有笔芯的注射笔发生坠落、损坏或挤压。?如果本品贮藏不当或被冷冻。?如果本品混匀时不呈白色均匀的混悬液。使用本品前?检查本品标签以确定胰岛素类型正确。?使用前请检查本品,包括橡胶活塞。如果笔芯已经损坏,或者未使用过的笔芯的橡胶活塞与白色条码带分离,即两者之间出现间隙,请不要使用本品,请到取药的药房或者药品供应商处更换。请参见注射装置中的详细说明。?每次注射时都请换用一支新的针头以防止污染。?针头和本品均不得多人共用。如何使用本品本品用于皮下注射。绝不可直接注入静脉或者肌内。应在同一注射区域内轮换注射部位以降低形成肿块或皮肤凹陷的风险。最佳的注射部位为:腹部、臀部、大腿前部或者上臂。在腹部注射起效更快。胰岛素的混匀本品在达到室温时,更容易混匀。当笔芯尚未装入诺和诺德胰岛素注射器时,应将笔芯在a与b位置之间上下缓慢摇动,如图所示,使笔芯内的玻璃珠由一端移动到另一端至少20次。每次注射前,至少重复此动作10次。此混匀步骤必须一直重复直至胰岛素呈白色均匀混悬液体。立即注射。 |
视病情或个体差异而定。本品宜在医师指导或监护下服用,给药剂量须遵循个体化原则,按疗效予以调整。 1.成人常用量 (1)高血压,口服,1次12.5 mg,每日2-3次,按需要1-2周内增至50 mg,每日2-3次。疗效不满意可加用其他降压药。 (2)心力衰竭,开始1次口服12.5 mg,每日2-3次,必要时逐渐增至50 mg,每日2-3次。若需进一步加量,宜观察疗效2周再考虑;对近期大量服用利尿剂,处于低钠/低血容量,而血压正常或偏低患者,初始剂量6.25 mg每日3次,以后通过测试逐步增加至常用量。 2.小儿常用量 降压或治疗心力衰竭,按体重0.3 mg/kg,每日3次,必要时每隔8-24小时增加0.3 mg/kg,求得最低有效量。 |
|
| 副作用 |
对本品中活性成份或其它成份过敏者。低血糖发作时。 |
较常见的有: 皮疹,可能伴有瘙痒和发热,常发生于治疗4周内,呈斑丘疹或荨麻疹,减量、停药或给抗组胺药后消失,7%-10%伴嗜酸性细胞增多或抗核抗体阳性。 心悸,心动过速,胸痛。 咳嗽。 味觉迟钝。 较少见的有: 蛋白尿,常发生于治疗开始8个月内,其中1/4出现肾病综合症,但蛋白尿在6个月内渐减少,疗程不受影响。 眩晕、头痛、昏厥。由低血压引起,尤其在缺钠或血容量不足时。 血管性水肿,见于面部及四肢,也可引起舌、声门或喉血管性水肿,应予警惕。 心率快而不齐。 面部潮红或苍白。 少见的有: 白细胞与粒细胞减少,有发热、寒战,白细胞减少与剂量相关,治疗开始后3-12周出现,以10-30天最显著,停药后持续2周。伴有肾衰者应加强警惕,同服别嘌呤醇可增加此种危险。 |
|
| 禁忌 |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本品能通过胎盘,可危害胎儿,检出怀孕应立即停用本品。2.本品可排入乳汁,其浓度约为母体血药浓度的1%,故授乳妇女应用必须权衡利弊。儿童用药:曾有报告本品用于婴儿可引起血压过度与持久降低伴少尿与抽搐,故应用本品仅限于其他降压治疗无效者。老年用药:老年人对降压作用敏感,应用本品须酌减剂量。 |
|
| 成分 |
用于治疗糖尿病。 |
高血压;心力衰竭。 |
|
| 药理作用 |
a.安全性概述在本品使用过程中,低血糖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试验及上市使用后的观察结果表明,低血糖发生频率随着患者人群、治疗方案和血糖控制水平的不同而变化,详细内容请参见c部分。胰岛素治疗的初始阶段,可能会出现属光不正、水肿和注射部位反应(注射部位疼痛、皮肤发红、皮疹、炎症、瘀青、肿胀和瘙痒)。这些现象通常为一过性的。对血糖控制的快速改善可能会引起急性神经痛,这种症状通常是可逆的。尽管快速改善血糖控制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能会暂时性恶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长期改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风险。b.不良反应列表临床试验资料显示,本品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下表所列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按照ICH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中描述的发生频率和系统器官类别进行分类。其中发生频率按照下述方式进行分类: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且<1/10),偶见(≥1/1,000且<1/100),罕见(≥1/10,000且<1/1,000),十分罕见(<1/10.000)及尚不明确(难以根据现有数据予以评价)。c.部分不良反应介绍过敏反应全身性过敏反应(包括全身性皮疹、瘙痒、出汗、胃肠道不适、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以及昏晕或丧失知觉)十分罕见,但有可能危及生命。低血糖在本品使用过程中,低血糖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胰岛素给药量远高于其需求.量时,可导致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可导致意识丧失和/或惊厥以及暂时性或永久性脑损伤甚至死亡。低血糖症状通常会突然发生。这些症状包括出冷汗、皮肤苍白发凉、乏力、神经紧张或发抖、焦虑、异常疲倦或虚弱、意识模糊、注意力不集中、嗜睡、饥饿感、视觉异常、头痛、恶心和心悸。脂肪代谢障碍脂肪代谢障碍为偶见不良反应。英国)注射部位可能会发生脂肪代谢障碍。 |
||
| 注意事项 |
胰岛素注射剂量不足或治疗中断时,会引起高血糖(特别是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易发生)。高血糖的首发症状通常在大约数小时到数天内逐渐出现。症状包括口渴、尿频、恶心、呕吐、嗜睡、皮肤干红、口干和食欲不振以及呼吸出现丙酮气味。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出现高血糖若不予以治疗,最终可导致具有潜在致命性的酮症酸中毒。胰岛素给药量远高于其需求量时,可导致低血糖。漏餐或进行无计划的、高强度体力活动,可导致低血糖。血糖控制有显著改善的患者(如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其低血糖的先兆症状会有所改变,应提醒患者注意。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可能不出现常见的低血糖先兆症状。患者换用不同类型或品牌的胰岛素制剂,必须在严密的医疗监控下进行。以下方面的变化均可能导致所需胰岛素剂量改变:药物浓度、品牌(生产商)、类型、来源(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和/或生产工艺。患者在从其曾用胰岛素产品换用本品时,可能需要调整每日注射次数或是进行剂量调整。患者换用本品时,可在首次给药时,或者在开始治疗的几周或几个月内进行剂量调整。与所有的胰岛素治疗相同,可能会发生注射部位反应,包括疼痛、皮肤发红、,皮疹、炎症、瘀青、肿胀和瘙痒。在注射区域内持续更换注射部位可以帮助减少或预防这些反应的发生。这些反应通常会在几天到几周内消失。因为注射部位反应而停止使用本品的情况极为罕见。跨时区的旅行可能会打乱患者以往进餐和用药规律,因此事先应咨询医生并获得相应的指导。本品不能用于胰岛素输注泵。本品中所含的间甲酚,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运动员慎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胰岛素的联合用药已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胰岛素联合用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例被报告,尤其是对那些具有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风险的患者。在考虑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时,应该注意此种风险。当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征与症状,是否出现体重增加和水肿。如发生任何心脏症状的恶化,应停止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的影响低din糖症可能会降低患者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在这些能力异常重要的情况下(如在驾驶汽车或操作机械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风险。应特别提醒患者注意避免在驾驶时出现低血糖,尤其是低血糖先兆症状不明显或缺乏及以往经常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在上述情况下,应首先考虑患者能否安全操作。 |
1.胃中食物可使本品吸收减少30%~40%,故宜在餐前1小时服药。 2.本品可使血尿素氮、肌酐浓度增高,常为暂时性,在有肾病或长期严重高血压而血压迅速下降后易出现,偶有血清肝脏酶增高;可能增高血钾,与保钾利尿剂合用时尤应注意检查血钾。 3.下列情况慎用本品: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严重系统性红斑狼疮,此时白细胞或粒细胞减少的机会增多。 (2)骨髓抑制。 (3)脑动脉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因血压降低而缺血加剧。 (4)血钾过高。 (5)肾功能障碍而致血钾增高,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并使本品潴留。 (6)主动脉瓣狭窄,此时可能使冠状动脉灌注减少。 (7)严格饮食限制钠盐或进行透析者,此时首剂本品可能发生突然而严重的低血压。 4.用本品期间随访检查: (1)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最初3个月每2周一次,此后定期检查,有感染迹象时随即检查; (2)尿蛋白检查每月一次。 5.肾功能差者应采用小剂量或减少给药次数,缓慢递增;若须同时用利尿药,建议用呋塞米而不用噻嗪类,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时,将本品减量或同时停用利尿剂。 6.用本品时蛋白尿若渐增多,暂停本品或减少用量。 7.用本品时若白细胞计数过低,暂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