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阿司匹林。 |
本品主要成分为美洛昔康 |
|
生产企业 |
湖南亚大制药有限公司 |
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43021808 |
国药准字H20010205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
类风湿关节炎、疼痛性骨关节炎(如关节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退行性关节炎)。 |
|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日75mg~160mg,每日1次,或遵医嘱。 |
成人骨关节炎7.5-15mgqd。类风湿性关节炎15mgqd,根据治疗反应,剂量可减至7.5mg/日。晚期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剂量不应高于7.5mg/日。 |
|
副作用 |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2.下列情况应禁用:①活动性溃疡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②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③有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史者,尤其是出现哮喘、神经血管性水肿或休克者。 |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严重肝功能不全者,非透析严重肾功能不全者,使用乙酰水杨酸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后出现哮喘、血管水肿或荨麻疹的病人,小于15岁的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 |
|
禁忌 |
|
儿童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老人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
|
成分 |
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
类风湿关节炎、疼痛性骨关节炎(如关节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退行性关节炎)。 |
|
药理作用 |
1.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9%),停药后多可消失。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2.中枢神经:出现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多在服用一定疗程,血药浓度达200~300g/L后出现。3.过敏反应:出现于0.2%的病人,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多为易感者,服药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死亡,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有的是阿司匹林过敏、哮喘和鼻息肉三联征,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4.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250μg/ml时易发生。损害均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但有引起肾乳头坏死的报道。5.逾量或中毒表现:①轻度,即水杨酸反应(salicylism),多见于风湿病用本品治疗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紊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及视力障碍等;②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紊乱、呼吸困难及无名热等;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过量时实验室检查可有脑电。 |
本品为烯醇酸类非甾体抗炎药(NSAID),具有较强的消炎、止痛和退热作用。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对环氧化酶-2(COX-2)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较其它NSAID更具有安全性。 |
|
注意事项 |
详见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使用。 |
具有上消化道病史和正在使用抗凝剂的病人慎用,若出现消化道溃疡或胃肠道出血应该停止使用本品。肾血流和血容量减少的病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加重肾脏失代偿。虚弱或衰竭病人,可能有肾、肝及心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慎用。使用本品和利尿剂的病人应补充足够的水,在治疗开始前监控肾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