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散寒。用于气虚血衰引起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宫寒带下,腰酸体倦。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熟地黄、当归、白芍、阿胶、人参、黄芪(蜜炙)、山药、甘草、益母草膏、血余炭、鸡冠花、延胡索(醋炙)、乳香(醋炙)、没药(醋炙)、小茴香(盐炙)、松香(炙)、鹿角、锁阳、艾叶炭、续断、补骨脂(盐炙)、杜仲炭、菟丝子、白薇、黄柏、茯苓、白术(麸炒)、白芷、陈皮、木香、砂仁、紫苏叶、藁本、川芎、牡丹皮、红花、益母草、赤石脂(煅)、黄芩、青蒿、肉桂。 |
本品主要成份为枸橼酸莫沙必利化学名称:4-氨基-5-氯-2-乙氧基-N-{[4-(4-氟芐基)-2-吗啉基]甲基}苯甲酰胺枸橼酸盐二水合物。分子式:C21H25ClFN3O3·C6H8O7·2H2O分子量:650.05 |
|
生产企业 |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 |
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11021039 |
国药准字H20031110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补气养血,调经散寒。用于气虚血衰引起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宫寒带下,腰酸体倦。 |
本品为消化道促动力剂,主要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有烧心、嗳气、恶心、呕吐、早饱、上腹胀、上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者。 |
|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
口服,一次5mg(一片),一日3次,饭前或饭后服用,或遵医嘱。 |
|
副作用 |
孕妇忌服。 |
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口干、皮疹及倦怠、头晕等。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甘油三酯升高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 |
|
禁忌 |
|
|
|
成分 |
补气养血,调经散寒。用于气虚血衰引起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宫寒带下,腰酸体倦。 |
本品为消化道促动力剂,主要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有烧心、嗳气、恶心、呕吐、早饱、上腹胀、上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者。 |
|
药理作用 |
尚不明确 |
||
注意事项 |
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本品可嚼服,也可分份吞服。 |
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2.有心脏传导阻滞病史者慎用;3.与抗胆碱药物合用时需注意;4.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5.可能引起心律失常,需注意监测;6.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