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用于绝经超过一年的女性所出现的雌激素缺乏症状的激素替代治疗。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 药品信息 |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1.0mg雌二醇(以雌二醇半水合物形式存在)和2.0mg屈螺酮。  | 
                        
                             该产品是由银离子制成的凝胶和给凝胶器构成。  | 
                    |
| 生产企业 |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 
                        
                             长春市奥朗特生化药械研究所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J20140119  | 
                        
                             吉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640119号(更)  | 
                    |
| 说明 | |||
| 作用与功效 | 
                             用于绝经超过一年的女性所出现的雌激素缺乏症状的激素替代治疗。  | 
                        
                             该产品适用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阴道混合感染;用于轻中度慢性宫颈炎的治疗。  | 
                    |
| 用法用量 | 
                             如何开始使用雌二醇屈螺酮片:尚未使用雌激素或替换其他连续联合激素治疗制剂的妇女可在任何时候开始使用雌二醇屈螺酮片。使用连续序贯或周期性激素补充治疗的妇女应在完成当前治疗周期后开始使用雌二醇屈螺酮片。其余请详见说明书。  | 
                        
                             使用前清洗外阴,将银离子抗菌水凝胶妇炎1号凝胶推入阴道,抽出给凝胶器,弃之。每晚1支。连续使用6天为一个疗程,阴道炎和轻度宫颈糜烂使用2个疗程,中度宫颈糜烂连续使用3个疗程。  | 
                    |
| 副作用 | 
                             详见说明书。  | 
                        
                             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局部刺激或过敏反应,如红肿、瘙痒等。  | 
                    |
| 禁忌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雌二醇屈螺酮片绝对禁止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见【禁忌】)。如果在使用雌二醇屈螺酮片期间妊娠,必须立即停药。尚无使用该品时妊娠的相关临床资料。动物实验显示,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雌二醇屈螺酮片有不良作用(见【药理毒理】项下的“临床前安全性资料”)。对人类的潜在危险尚不清楚。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未提示妇女在妊娠期意外服用雌孕激素复合制剂对胎儿有致畸作用。屈螺酮可经乳汁少量排出。儿童用药:雌二醇屈螺酮片不能用于儿童和青少年。老年用药:没有数据显示对于老年患者需要调整剂量。65岁及65岁以上妇女应用请参见【注意事项】。  | 
                        
                             
  | 
                    |
| 成分 | 
                             用于绝经超过一年的女性所出现的雌激素缺乏症状的激素替代治疗。  | 
                        
                             该产品适用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阴道混合感染;用于轻中度慢性宫颈炎的治疗。  | 
                    |
| 药理作用 | |||
| 注意事项 | 
                             1.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2. 严重肝病患者禁用;3. 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禁用;4. 监测血压变化;5. 定期检查乳腺和盆腔器官。  | 
                        
                             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局部刺激或过敏反应,如红肿、瘙痒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