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止咳利咽。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喉红肿疼痛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薄荷、柴胡、牛蒡子、荆芥穗、石膏、黄芩、栀子、桔梗、赤芍等二十味。 |
制何首乌、女贞子、桑椹、墨旱莲、白芍、黄芪、狗脊。 |
|
生产企业 |
邯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清华德人西安幸福制药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19990012 |
国药准字Z20050770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止咳利咽。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喉红肿疼痛 |
滋补肝肾、益气生血。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所致的神疲乏力、腰膝痿软、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咽干、纳差食少;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缺铁性贫血见上述证候者。 |
|
用法用量 |
口服。0~3岁,一次10~20毫升;3~6岁,一次20~40毫升;6~14岁,一次30~60毫升,一日4次,用时摇匀。 |
口服。一次15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
|
副作用 |
可能的副作用包括轻微的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泻或便秘。个别患者可能出现皮疹或过敏反应。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
尚不明确。 |
|
禁忌 |
|
|
|
成分 |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止咳利咽。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喉红肿疼痛 |
滋补肝肾、益气生血。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所致的神疲乏力、腰膝痿软、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咽干、纳差食少;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缺铁性贫血见上述证候者。 |
|
药理作用 | |||
注意事项 |
可能的副作用包括轻微的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泻或便秘。个别患者可能出现皮疹或过敏反应。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
尚不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