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瘀消肿。用于下焦湿热、瘀毒所致之白带量多,色黄质粘,或赤白相兼,或如脓样,有异臭,少腹坠胀疼痛,腰部酸痛,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数;盆腔炎、附件炎等见上述证候者。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 药品信息 | |||
| 主要成分 | 金荞麦、紫花地丁、莪术、败酱草、杠板归、大血藤、一枝黄花。 | 川芎,甘草(炙),桃仁,干姜(炭),益母草,红花,徐长卿。 | |
| 生产企业 | 贵州景诚制药有限公司 | 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20025003 | 国药准字Z20055060 | |
| 说明 | |||
| 作用与功效 | 清热解毒,化瘀消肿。用于下焦湿热、瘀毒所致之白带量多,色黄质粘,或赤白相兼,或如脓样,有异臭,少腹坠胀疼痛,腰部酸痛,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数;盆腔炎、附件炎等见上述证候者。 | 活血、祛瘀,止痛。用于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也可试用于上节育环后引起的阴道流血,月经过多。 | |
|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 口服。一次4粒,一日2~3次。 | |
| 副作用 | 尚不明确。 | 孕妇忌用。 | |
| 禁忌 | 
 | 
 | |
| 成分 | 清热解毒,化瘀消肿。用于下焦湿热、瘀毒所致之白带量多,色黄质粘,或赤白相兼,或如脓样,有异臭,少腹坠胀疼痛,腰部酸痛,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数;盆腔炎、附件炎等见上述证候者。 | 活血、祛瘀,止痛。用于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也可试用于上节育环后引起的阴道流血,月经过多。 | |
| 药理作用 | 尚不明确。 | ||
| 注意事项 | 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2.经期停用;3.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4.过敏体质者慎用;5.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 尚不明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