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乳腺癌,晚期卵巢癌,恶性淋巴瘤,腺癌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酒石酸长春瑞滨。 |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雌二醇片含雌二醇2mg;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含雌二醇2mg和地屈孕酮10mg。 |
|
生产企业 |
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Abbott Biologicals B.V.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19990278 |
注册证号H20150345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乳腺癌,晚期卵巢癌,恶性淋巴瘤,腺癌 |
用于自然或术后绝经所致的围绝经期综合征。 |
|
用法用量 |
1.静脉输注,单药治疗用量为每次25~30mg/m2,药物必须溶于生理盐水(125ml),并在短时间内(15~20分钟)输完,其后沿此静脉输入等量生理盐水以冲洗血管。21天为一周期,分别在第1﹑8天各给药一次,2~3周期为一疗程。 2.本品可单用或联合化疗。联合用药剂量和给药时间随化疗方案而有所不同。 |
每日口服1片,每28天为一个疗程。前14天,每日口服1砖红色片(内含雌二醇2mg),后14天,每日口服1片黄色片(内含雌二醇2mg和地屈孕酮10mg)。一个疗程28天结束后,应于第29天起继续开始下一个疗程。患者应按照包装上标明的次序每日口服1片。应不间断的持续服药。在起始治疗和持续治疗绝经相关症状时,应在最短疗程内使用最低有效剂量。通常治疗应从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1/10(雌二醇片含雌二醇1mg,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含雌二醇1mg和地屈孕酮10mg)开始。根据临床疗效,剂量随后可视个体需要而调整。如与雌激素不足相关的不适被改善时,可增加剂量而使用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2/10。(雌二醇片含雌二醇2mg,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含雌二醇2mg和地屈孕酮10mg)。或遵医嘱。 |
|
副作用 |
严重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
乳腺癌: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即女性健康倡议(Women’sHealthInitiative,WHI)发现:正在或最近使用HRT疗法的患者,乳癌总体风险随hrt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余请详见说明书)。 |
|
禁忌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儿童用药: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老人用药:在老年患者和其他年轻些的成年患者间没有观察到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异。其他临床经验报道也没有证实老年和年轻成年人间的疗效差异,一些老年个体可能对本品较敏感。长春瑞滨在老年患者和年轻成年患者...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期不应使用本品。如在本品治疗期间出现妊娠应立即停药。临床上大量妊娠暴露例数显示地屈孕酮对胎儿无有害作用。迄今为止多数流行学研究结果显示,因疏忽导致胎儿暴露于联合雌激素+孕激素时未见致畸作用或胎儿毒性作用。哺乳期不应使用本品。儿童用药:不适用。老年用药:用于治疗65岁以上女性的资料尚不充足。 |
|
成分 |
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乳腺癌,晚期卵巢癌,恶性淋巴瘤,腺癌 |
用于自然或术后绝经所致的围绝经期综合征。 |
|
药理作用 |
1.长春瑞滨(NVB)是一半合成的长春花生物碱,其作用机理和长春花碱(VLB)和长春新碱(VCR)基本相同,主要通过阻滞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微管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2.长春瑞滨还可以干扰:(1)氨基酸、环AMP和谷胱甘肽的代谢;(2)钙调素依赖性钙离子转运ATP酶活性;(3)细胞呼吸;(4)核酸和脂肪生物合成。在小鼠完整晶胚培养中,长春瑞滨、长春新碱和长春碱在相同浓度(2uM)时抑制微管形成的微丝分裂,包括阻断细胞的中 |
||
注意事项 |
1.肝功能不全时应减少用药剂量。2.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3.治疗必须在严密的血液学监测下进行,当粒细胞<3000/mm2时应暂停4.避免药液污染眼球及其他部位一遇污染应立即用水进行冲洗5.复昔必须严格地经静脉给药静注药外漏可引起局部皮肤反应甚至出现坏死一旦药液外漏应立即停注局部处理 |
只有当绝经相关症状对生活质量有不利影响时才能开始HRT治疗。对所有病例都应进行至少每年1次的风险和收益仔细评估,并且只有在收益超过风险时才能继续使用HRT。 体检/随访:在开始或重新使用HRT疗法前,应全面调查个人或家族病史,同时结合HRT疗法的禁忌症和使用注意事项来指导体检(包括盆腔和乳房)。在治疗期间建议根据妇女个体情况进行相应次数和内容的定期体检。妇女应将其乳房变化报告给医生或护士。检查项目,包括乳房X线检查,应按照现行认可的筛查惯例并随临床上个体需要而调整。 需监护的疾病:若正患有下列任何一种疾病,或以前出现过,和/或妊娠期间或在既往激素治疗时病情加重者,该患者应被密切监护。必须考虑到这些疾病可能在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治疗期间复发或加重,尤其是: 平滑肌瘤(子宫纤维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栓栓塞史或有相关危险因子(见下) 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危险因子,如乳癌1级遗传 高血压 肝脏疾病(如肝脏腺瘤) 糖尿病伴或不伴血管病变 胆石症 偏头痛或(重度)头痛 系统性红斑狼疮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史(见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