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 药品信息 | |||
| 主要成分 |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阿司匹林。 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苯甲酸。 分子式:C9H8O4 分子量:180.16  | 
                        
                             本品主要成份为:尼群地平。  | 
                    |
| 生产企业 | 
                             辽宁格林生物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65051  | 
                        
                             国药准字H44023983  | 
                    |
| 说明 | |||
| 作用与功效 |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 
                        
                             高血压。  | 
                    |
| 用法用量 | 
                             成人常用量:口服,一次0.30.6g,一日3次,饭后服用。  | 
                        
                             口服。成人常用量:开始一次口服10mg(1片),每日1次,以后可根据情况调整为2...  | 
                    |
| 副作用 | 
                             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出血风险增加、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哮喘患者可能诱发症状加重。  | 
                        
                             较少见的有头痛、面部潮红。少见的有头晕、恶心、低血压、足踝部水肿、心绞痛发作,一过性低血压。本品过敏者可出现过敏性肝炎、皮疹,甚至剥脱性皮炎等。  | 
                    |
| 禁忌 | 
                             
  | 
                        
                             
  | 
                    |
| 成分 |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 
                        
                             高血压。  | 
                    |
| 药理作用 | 
                             药理作用1.本品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2.本品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的跨膜钙离子内流,但以血管作用为主,故其血管选择性较强。3.本品引起冠状动脉、肾小动脉等全身血管的扩张,产生降压作用。致癌、致突变和生殖毒性大鼠口服同类药物硝苯地平两年未见有致癌作用。体内致突变研究结果阴性。  | 
                    ||
| 注意事项 | 
                             成人常用量:口服,一次0.30.6g,一日3次,饭后服用。  | 
                        
                             1.少数病例可能出现血碱性磷酸酶增高。 2.肝功能不全时血药浓度可增高,肾功能不全时对药代动力学影响小,以上情况慎用本品。 3.绝大多数患者服用此药后仅有可以耐受的轻度低血压反应,但个别患者可出现严重的体循环低血压症状。这种反应常发生在初期调整药量期间或者增加药物用量的时候,特别是合用β-受体阻滞剂时。故服用本品期间须定期测量血压。 4.已经证明极少数的患者,特别是那些有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在服用此药或者增加剂量期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增加。其机制尚不明了。故服用本品期间须定期作心电图。 5.少数接受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在开始服用此药后可发生心力衰竭,有主动脉狭窄的患者这种危险性更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