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塞和脑梗塞所伴随的运动障碍,及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后的脑血管痉挛收缩和并发的脑缺血症状。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奥扎格雷钠。辅料:甘氨酸、枸橼酸、氯化钠、氯氧化钠。 |
本品主要成份为苯磺酸氨氯地平。 |
|
生产企业 |
长春精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黄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59856 |
国药准字H20083618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塞和脑梗塞所伴随的运动障碍,及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后的脑血管痉挛收缩和并发的脑缺血症状。 |
1.原发性高血压。单独用药或与其它抗高血压药物合用。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及变异型心绞痛。单独用药或与其它抗心绞痛药物合用。 |
|
用法用量 |
成人每次80mg,溶于适当量电解质或5%葡萄糖溶液中,每日2次,连续静脉滴注,2周为一疗程。另外,根据年龄、症状适当增减用量。 |
1.治疗高血压:初始剂量为1片(5mg),每日一次,最大剂量为2片(10mg),每日一次。虚弱或老年患者、伴有肝功能不全患者初始剂量为2.5mg,每日一次。此剂量也可为原使用其它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需加用本品治疗的剂量。应根据患者个体反应调整剂量,一般的剂量调整应在7-14天后开始进行。如临床需要,在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的情况下,可于较短时间内开始剂量调整。2.治疗心绞痛:初始剂量为1~2片(5-10mg),每日一次。老年及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使用较低剂量治疗。大多数人的有效剂量为2片(10mg)/日。 |
|
副作用 |
1.对本品过敏者; 2.脑出血或脑梗塞并出血者; 3.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如严重心律不齐; 4.有血液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5.严重高血压,收缩压超过26.6kpa(即200mmHg)以上者。 |
1.临床试验的经验:由于临床试验进行的条件存在很大差异,一种药物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法与另一种药物在临床试验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直接比较,可能也不能反映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的发生率。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安全性在美国等国外的临床研究中有了较为完整的数据,涉及患者超过11000名。详见说明书。 |
|
禁忌 |
儿童注意事项: 儿童慎用。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孕妇或有可能妊娠妇女慎用。 老人注意事项: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
|
|
成分 |
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塞和脑梗塞所伴随的运动障碍,及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后的脑血管痉挛收缩和并发的脑缺血症状。 |
1.原发性高血压。单独用药或与其它抗高血压药物合用。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及变异型心绞痛。单独用药或与其它抗心绞痛药物合用。 |
|
药理作用 |
本品为血栓烷(TX)合成酶抑制剂,能阻碍前列腺素H2(PGH2)生成血栓烷A2(TXA2),促使血小板所衍生的PGH2转向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用以合成PGI2,从而改善TXA2与前列腺素PGI2的平衡异常。理论上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扩张血管作用。 本品能改善脑血栓急性期的运动障碍,改善脑缺血急性期的循环障碍及改善脑缺血时能量代谢异常。动物试验表明,静脉给药能降低血浆TXB2水平,6-Keto-PGF1a/TXB2比值上升,对不同诱导剂所致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对大鼠中脑动脉阻塞引起的脑梗塞有预防作用。 本品对人血小板聚集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较低,为4nM。用自身血注入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的试验表明,本品持续注入静脉,具有抑制血中TXB2浓度及脑血管挛缩等作用。 |
||
注意事项 |
本品与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并用有协同作用,必须适当减量。本品避免与含钙输液(格林氏溶液等)混合使用,以免出现白色混浊。 |
1.低血压:症状性低血压可能发生,特别是在严重的主动脉狭窄患者中。因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扩血管作用是逐渐产生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后发生急性低血压的情况罕有报道。 2.心绞痛加重或心肌梗死:极少数患者,特别是伴有严重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的患者,在开始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或增加剂量时,可出现心绞痛恶化或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3.肝功能受损病人的使用:因苯磺酸氨氯地平通过肝脏大量代谢,并且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浆清除半衰期(trn)为56小时,因此苯磺酸氨氯地平用于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时应缓慢增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