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应激性溃疡及卓一艾氏(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西咪替丁。其化学名称为:N-甲基-N”-[2[[(5-甲基-1H-咪唑-4-基)甲基]硫代]乙基]-N-氰基胍。分子式:C10H16N6S分子量:252.34 |
本品每1片中含有以下成份: 乳酸菌(肠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 T-110)2mg;酪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TO-A芽孢)10mg;糖化菌(Bacillus mesentericus TO-A芽孢)10mg。 |
|
生产企业 |
桂林集琦药业有限公司 |
惠州市九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45965 |
国药准字J20160053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应激性溃疡及卓一艾氏(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 |
改善肠内菌群失调引起的各种症状。包括腹泻、便秘、腹泻便秘交替症及胃肠炎。 |
|
用法用量 |
本药须按医师处方使用。 成人: 1.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或病理性高分泌状态.一次O.2g一0.4g.一日2~4次,餐后及睡前服.或一次O.8g.睡前一次服。 2.预防溃疡复发:一次O.4g,睡前服。 3.肾功能不全患者用量减为一次O.2g.12小时1次。 4.老年患者用量酌减。 |
口服。成人一次2片,一日3次;5周岁以上、15周岁以下按成人的半量服用。3个月以... |
|
副作用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
服用本品的355个临床研究病例中,均无可以认为是由于本品引起的副作用的报导。 |
|
禁忌 |
儿童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老人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由于缺乏相应资料,慎用或遵医嘱。 儿童用药:小儿请在成人指导下用温水溶散后服用。 老年用药:遵医嘱。 |
|
成分 |
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应激性溃疡及卓一艾氏(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 |
改善肠内菌群失调引起的各种症状。包括腹泻、便秘、腹泻便秘交替症及胃肠炎。 |
|
药理作用 |
1.药理:主要作用于壁细胞上H2受体,起竞争性抑制组胺作用。可抑制基础胃酸分泌.也可抑制由食物、组胺、五肽胃泌素、咖啡因与胰岛素等所刺激的胃酸分泌。 2.毒理:急性毒性,小鼠口服LD50为3190一3280mg/Kg,大鼠口服LD50为5840~7500mg/Kg。大鼠和狗的亚急性、慢性中毒性试验证明本品有轻度抗雄激素作用可引起前列腺和精囊重量减少.出现乳汁分泌,但停药后消失。无致突变、致癌、致畸胎作用.亦无依赖性和抗药性。 |
药效药理研究 1.肠内菌群正常化:对患细菌性腹泻的乳幼儿给药后,粪便内菌群检查结果显示:双歧杆菌增加;作为肠内菌群改善指标的厌氧性总菌与嗜氧性总菌数的比率也有增加。 2.共生可提高增殖性:本品的酪酸梭菌和乳酸菌(肠球菌)混合培养时,酪酸梭菌的菌株数比单独培养时约增加10倍。此外,添加糖化菌培养滤液培养时,乳酸菌(肠球菌)的菌株数约增加10倍。 3.共生对肠道的调整作用:本品由于3种活性菌共生,并在人体肠道内增殖,阻止有害菌的生长,从而发挥使肠道菌群正常化的肠道调整作用。 4.共生对病原性细菌的抑制作用:采用连续流动培养方式,对酪酸梭菌和乳酸菌(肠球菌)混合培养时,已确认对病原性细菌如:大肠杆菌、肠炎弧菌、Difficile(梭状菌)、肉毒杆菌、MRSA等有抑制作用。但对双歧杆菌和乳酸菌(Lactobacillus)并不抑制,只维持共生关系;对于沙门氏菌引起的小儿腹泻,构成本品的3种活性菌菌株可通过共生作用对沙门氏菌发挥抑制作用;对于内分泌系统及风湿性疾患造成的排便异常,服用本品后,可观察到双歧杆菌属(Bifdobacterium)菌株增加、产气荚膜杆菌(C.perfringens)减少 |
|
注意事项 |
妊娠B类。本品所致肝肾变化皆为可逆性,停药后可恢复,但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突然停药所致的高酸度偶可使溃疡穿孔,此外在治疗前应排除癌性溃疡。动物实验和临床均有应用本品导致急性胰腺炎的报道,故本品不宜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严重心脏及呼吸系统疾病慎用。慢性炎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因西咪替丁的骨髓毒性可能增高慎用。器质性脑病慎用。肾功能损害(中度或重度)慎用。肝功能不全慎用。有使用H2拮抗药引起血小板减少史的患者慎用。(国外资料)高甘油三酯血症慎用。 |
患者在服用本品时应仔细观察,如出现过敏症状应停止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