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本品适用于: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分为苯酰甲硝唑。 |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雌二醇片含雌二醇2mg;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含雌二醇2mg和地屈孕酮10mg。 |
|
生产企业 |
河北广祥制药有限公司 |
Abbott Biologicals B.V.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10950264 |
注册证号H20150345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本品适用于: |
用于自然或术后绝经所致的围绝经期综合征。 |
|
用法用量 |
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物说明书使用,或遵医嘱。 饭前1小时服用,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的用量如下: 1、敏感厌氧菌感染的治疗:每日3次,每次0.64g(2片),连服7天。 2、作为预防用药:在术前24小时开始服用,剂量为每次0.64g(2片),连服7天。 3、阿米巴病: (1)肠阿米巴病:每日3次,每次1.28g(4片),连服5天。 (2)慢性阿米巴肝炎:每日3次,每次0.64g(2片),连服5-10天。 (3)阿米巴肝脓肿及其它形式的肠外阿米巴病:每日3次,每次0.64g(2片),连服5天。 4、泌尿生殖系统滴虫病:每日3次,每次0.32g(1片),连服7天;或者,单次剂量3.2g(10片)顿服。 5、贾第虫病:每日1次,每日3.2g(10片),连服7天。 |
每日口服1片,每28天为一个疗程。前14天,每日口服1砖红色片(内含雌二醇2mg),后14天,每日口服1片黄色片(内含雌二醇2mg和地屈孕酮10mg)。一个疗程28天结束后,应于第29天起继续开始下一个疗程。患者应按照包装上标明的次序每日口服1片。应不间断的持续服药。在起始治疗和持续治疗绝经相关症状时,应在最短疗程内使用最低有效剂量。通常治疗应从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1/10(雌二醇片含雌二醇1mg,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含雌二醇1mg和地屈孕酮10mg)开始。根据临床疗效,剂量随后可视个体需要而调整。如与雌激素不足相关的不适被改善时,可增加剂量而使用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2/10。(雌二醇片含雌二醇2mg,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含雌二醇2mg和地屈孕酮10mg)。或遵医嘱。 |
|
副作用 |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3、有活动中枢神经疾患和血液病者禁用。 |
乳腺癌: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即女性健康倡议(Women’sHealthInitiative,WHI)发现:正在或最近使用HRT疗法的患者,乳癌总体风险随hrt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余请详见说明书)。 |
|
禁忌 |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期不应使用本品。如在本品治疗期间出现妊娠应立即停药。临床上大量妊娠暴露例数显示地屈孕酮对胎儿无有害作用。迄今为止多数流行学研究结果显示,因疏忽导致胎儿暴露于联合雌激素+孕激素时未见致畸作用或胎儿毒性作用。哺乳期不应使用本品。儿童用药:不适用。老年用药:用于治疗65岁以上女性的资料尚不充足。 |
|
成分 |
本品适用于: |
用于自然或术后绝经所致的围绝经期综合征。 |
|
药理作用 |
偶尔出现口中异味,舌苔和胃肠不适,嗜睡眩晕、头痛、 运动失调、皮疹、瘙痒、运动共济失调、黑尿(代谢所致)等曾有过报道,但极为罕见,在大剂量或长期治疗时曾报道出现少数外周神经系统病例。 |
||
注意事项 |
1、患者在用药期间应戒酒。 2、服用本品后,尿液可能呈暗色。 3、苯酰甲硝唑水解后,比服用甲硝唑后达到的峰值低,甲硝唑的吸收是缓慢的。因此,对于急性病例的开始治疗,应慎用苯酰甲硝唑。 4、肝、肾功能不全者应降低剂量或遵医嘱。 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6、儿童用药:目前缺乏详细的研究资料。 7、老年用药:注意观察肝功能。 8、药物过量: (1)临床特征:很少数的不正常迹象或症状。 (2)处理:药物本身大剂量可能引起呕吐,如没有呕吐情况,先镇 静后,可进行灌洗。 |
只有当绝经相关症状对生活质量有不利影响时才能开始HRT治疗。对所有病例都应进行至少每年1次的风险和收益仔细评估,并且只有在收益超过风险时才能继续使用HRT。 体检/随访:在开始或重新使用HRT疗法前,应全面调查个人或家族病史,同时结合HRT疗法的禁忌症和使用注意事项来指导体检(包括盆腔和乳房)。在治疗期间建议根据妇女个体情况进行相应次数和内容的定期体检。妇女应将其乳房变化报告给医生或护士。检查项目,包括乳房X线检查,应按照现行认可的筛查惯例并随临床上个体需要而调整。 需监护的疾病:若正患有下列任何一种疾病,或以前出现过,和/或妊娠期间或在既往激素治疗时病情加重者,该患者应被密切监护。必须考虑到这些疾病可能在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治疗期间复发或加重,尤其是: 平滑肌瘤(子宫纤维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栓栓塞史或有相关危险因子(见下) 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危险因子,如乳癌1级遗传 高血压 肝脏疾病(如肝脏腺瘤) 糖尿病伴或不伴血管病变 胆石症 偏头痛或(重度)头痛 系统性红斑狼疮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史(见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