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生津开胃。用于小儿面黄体弱,纳呆厌食、脾虚久泻,精神不振,口干燥渴,盗汗。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 药品信息 | |||
| 主要成分 |
太子参、北沙参、茯苓、山药、山楂(炒)、麦芽(炒)、白扁豆(炒)、陈皮、白芍(炒)、麦冬、葛根(煨)。辅料为饴糖、蔗糖、枸橼酸。 |
盐酸小檗碱、木香、制吴茱萸。辅料为淀粉、滑石粉、硬脂酸镁、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 |
|
| 生产企业 |
江西药都仁和制药有限公司 |
湖南中和制药有限公司 |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Z20153033 |
国药准字Z43020513 |
|
| 说明 | |||
| 作用与功效 |
健脾益气,生津开胃。用于小儿面黄体弱,纳呆厌食、脾虚久泻,精神不振,口干燥渴,盗汗。 |
清热燥湿,理气止痛。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症见腹痛泄泻,或里急后重、大便脓血。 |
|
| 用法用量 |
口服,1~3岁一次10克,4~6岁一次15克,6岁以上一次20克~25克,一日2~3次。 |
口服,一次2-4片,一日2次。 |
|
| 副作用 |
尚不明确。 |
偶有恶心、呕吐、皮疹和药热,停药后即消失。 |
|
| 禁忌 |
|
|
|
| 成分 |
健脾益气,生津开胃。用于小儿面黄体弱,纳呆厌食、脾虚久泻,精神不振,口干燥渴,盗汗。 |
清热燥湿,理气止痛。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症见腹痛泄泻,或里急后重、大便脓血。 |
|
| 药理作用 | |||
| 注意事项 |
1.对于久泻的患儿应及时到医院咨询医师,明确久泻的原因。 2.服药3~5天症状未见好转,应及时到医院咨询医师。 3.味过甜也可冲淡而服。 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7.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脓血等慢性病史者,患泄泻后应去医院就诊。 4.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本品不宜长期服用,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本品含盐酸小檗碱。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