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乙酰吉他霉素胶囊/乙酰吉他霉素颗粒/乙酰吉他霉素干混悬剂: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分为乙酰吉他霉素。 |
五味子、女贞子、连翘、莪术、苣荬菜、灵芝孢子粉 |
|
生产企业 |
北大医药重庆大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世博金都药业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10970157 |
国药准字Z20060238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乙酰吉他霉素胶囊/乙酰吉他霉素颗粒/乙酰吉他霉素干混悬剂: |
滋肾养肝,活血解毒。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氨基转移酶升高,中医辨证属于肝肾不足,邪毒瘀热互结,症见:胁肋疼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倦怠乏力,纳差,脘胀,身目发黄或不黄,小便色黄,头昏目眩,两目干涩,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舌暗红或有瘀斑,苔少或无苔,脉弦细。 |
|
用法用量 |
乙酰吉他霉素胶囊: 口服。成人每日0.8g-1.2g,分3-4次服用,小儿每日每公斤体重25-50mg,分3-4次服用。疗程7-10天。 乙酰吉他霉素含片: 口含服,一日4-6片,一次1片。 乙酰吉他霉素颗粒: 口服,撕开小袋,倒入温开水(40℃以下)中,混溶后服用。儿童,按体重一日25-50mg/kg,分3-4次服用,疔程7-10日。 乙酰吉他霉素干混悬剂: 口服,成人一次0.2-0.4g,一日3-4次,一日总量为0.8-1.2g。儿童,按体重一日25-50mg/kg,分3-4次服用,疗程7-14日。 |
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连服3个月;随后每月递减,再连服3个月。减量第1月,一... |
|
副作用 |
对本品及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
临床试验中,1例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左前分枝阻滞,T波改变),是否与试验药物有关尚无法确定。 |
|
禁忌 |
|
|
|
成分 |
乙酰吉他霉素胶囊/乙酰吉他霉素颗粒/乙酰吉他霉素干混悬剂: |
滋肾养肝,活血解毒。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氨基转移酶升高,中医辨证属于肝肾不足,邪毒瘀热互结,症见:胁肋疼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倦怠乏力,纳差,脘胀,身目发黄或不黄,小便色黄,头昏目眩,两目干涩,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舌暗红或有瘀斑,苔少或无苔,脉弦细。 |
|
药理作用 |
乙酰吉他霉素胶囊: 1、过敏症中偶有出现药疹、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2、肠胃反应,有时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软便、下痢等症状。 3、肝脏:在连续服用时,有个别出现肝脏反应。 乙酰吉他霉素含片/乙酰吉他霉素颗粒/乙酰吉他霉素干混悬剂: 偶有消化道不适、皮疹等。 |
药理作用:动物试验结果提示:六味五灵片可抑制CCl4引起的大鼠血清转氨酶的升高、总蛋白 (TP)和白蛋白(ALB)降低,减少肝胶原蛋白含量;抑制D-半乳糖胺(D-GalN)所致小鼠血清转氨酶升高。对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促进小鼠半数溶血素及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提高。对扑热息痛所致肝损伤小鼠的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显著下降,血中甘油三酯(TG)含量降低;使磺溴酞钠(BSP)在小鼠肝脏潴留量有下降作用。可抑制 2.2.15 细胞表面抗原(HBsAg)、 e抗原(HBeAg)的复制和表达;抑制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的鸭血清中鸭乙型肝炎病毒DNA升高。 |
|
注意事项 |
乙酰吉他霉素胶囊: 1、服药期间若出现皮肤发红、皮疹等症状,应停药。 2、连续服用本品,应注意观察肝脏情况,发现异常应停药。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据文献报道,乙酰吉他霉素在子宫及乳汁中均有分布,因此孕妇及哺乳母亲服用本品应慎用。 4、药物过量:本品为较低毒性药物,在服用过量情况下,应停止服用乙酰吉他霉素,过量的处理包括立即清除尚未吸收的药物或采取其他措施。 乙酰吉他霉素含片: 1、服药期间若出现皮肤发红、皮疹等症状,应终止服用。 2、为防止产生耐药菌,服用时间须限定在治疗所需最短期限内。 乙酰吉他霉素颗粒: 服药期间若出现皮肤发红,皮疹等症状,应终止服用。本品偶可引起一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增高。对大环内酯类过敏或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乙酰吉他霉素干混悬剂: 1、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或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2、用40℃以下温开水冲溶后服用。 3、本品为抑菌性药物,要按一定时间间隔给药,以保持体内药物浓度,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4、本品与红霉素有交叉耐药。 5、用药期间定期随访肝功能。 |
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