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本品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分为氯沙坦钾。 |
每片含地高辛0.25mg。化学名:3β-[[O-2,6-二脱氧-β-D-核-己吡喃糖基-(1→4)-O-2 分子式:C41H64O14 分子量:780.95 |
|
生产企业 |
安徽悦康凯悦制药有限公司 |
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83046 |
国药准字H31020678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本品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
1.用于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尤其适用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的心功能不全;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肌严重缺血、活动性心肌炎及心外因素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B1缺乏症的心功能不全疗效差;2.用于控制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及室上性心动过速。 |
|
用法用量 |
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物说明书使用,或遵医嘱。 1、本品可同其他抗高血压药物一起使用。 2、本品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时服用。 3、对大多数病人,通常起始和维持剂量为每天一次50mg。治疗3至6周可达到最大降压效果。在部分病人中,剂量增加到每天一次100mg可产生进一步的降压作用。 4、对血管容量不足的病人(例如应用大剂量利尿剂治疗的病人),可考虑采用每天一次25mg的起始剂量(见注意事项)。 5、对老年病人或肾损害病人包括透析的病人,不必调整起始剂量。 6、对有肝功能损害病史的病人应考虑使用较低剂量(见注意事项)。 |
1.成人常用量,口服: 常用0.125~0.5mg(即1/2片~2片),每日一次,7天可达稳态血药浓度;若达快速负荷量,可每6~8小时给药0.25mg(1片),总剂量0.75~1.25mg/日(每日3片~5片):维持量,每日一次0.125~0.5mg(每日1次,每次1/2片~2片)。 2.小儿常用量,口服: 本品总量,早产儿0.02~0.03mg/kg;1月以下新生儿,0.03~0.04mg/kg:1月~2岁,0.05~0.06mg/kg;2~5岁,0.03~0.04mg/kg;5~10岁,0.02~0.035mg/kg;10岁或10岁以上,照成人常用量:本品总量分3次或每6~8小时给予。维持量为总量的1/5~1/3,分2次,每12小时1次或每日1次。在小婴幼儿(尤其早产儿)需仔细滴定剂量和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和心电图。近年通过研究证明,地高辛逐日给予一定剂量,经6~7天能在体内达到稳定的浓度而发挥全效作用,因此,病情不急而又易中毒着者,可逐日按5.5g/kg给药,也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并能减少中毒发生率。 |
|
副作用 |
对本品任何成份过敏者禁用。 |
1.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促心律失常作用﹑胃纳不佳或恶心﹑呕吐(刺激延髓中枢)﹑下腹痛﹑异常的无力﹑软弱。 2.少见的反应包括:视力模糊或色视,如黄视﹑绿视﹑腹泻﹑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精神抑郁或错乱。 3.罕见的反应包括:嗜睡﹑头痛及皮疹﹑寻麻疹(过敏反应)。 4.在洋地黄的中毒表现中,促心律失常最重要,最常见者为室性早搏,约占促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23%。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或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心室颤动等。儿童中心律失常比其他反应多见,但室性心律失常比成人少见。新生儿可有P-R间期延长。 |
|
禁忌 |
|
|
|
成分 |
本品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
1.用于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尤其适用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的心功能不全;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肌严重缺血、活动性心肌炎及心外因素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B1缺乏症的心功能不全疗效差;2.用于控制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及室上性心动过速。 |
|
药理作用 |
1、临床试验发现本品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且短暂,一般不需终止治疗。应用本品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类似。在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发生率≥1%,与药物有关、发生率比安慰剂高的唯一不良反应是头晕。另外,不足1%的患者发生与剂量有关的体位性低血压。尽管皮疹在对照临床试验中的发生率较安慰剂低,但也有个别报导。在这些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双盲对照研究中,应用本品后,不论是否与药物有关,发生率在1%及以上的不良反应有: (1)全身:腹痛、乏力/疲劳、胸痛、水肿/肿胀。 (2)心血管系统:心悸、心动过速。 (3)消化系统:腹泻、消化不良、恶心。 (4)肌肉骨骼系统:悲痛、肌肉筋挛。 (5)神经/精神系统:头晕、头痛、失眠。 (6)呼吸系统:咳嗽、鼻充血、咽炎、窦性失调、上呼吸道感染。 2、除上述不良事件外,临床研究中至少两个患者/受试者使用氯沙坦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发生率<1%的其他不良事件如下,不能确定这些事件是否与氯沙坦有因果关系: (1)全身:面部浮肿、发烧、体位性低血压、昏厥。 (2)心血管系统:心绞痛、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血管意外、低血压、心肌梗塞、心律不齐包括心房颤动、心悸、窦性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3)消化系统:食欲减退、便秘、牙痛、口干、胃肠胀气、胃炎、呕吐。 (4)血液系统:贫血。 (5)代谢:痛风。 (6)骨骼肌肉系统:臂痛、髋部疼痛、关节肿胀、膝痛、骨骼肌肉痛、肩痛、僵硬、关节痛、关节炎、纤维肌痛、肌无力。 (7)神经/精神系统:焦虑、焦虑症、共济失调、意识模糊、抑郁、梦异常、感觉迟钝、性欲降低、记忆力减退、偏头痛、神经过敏、感觉异常、外周神经病、恐惧症、睡眠异常、嗜睡、震颤、眩晕。 (8)呼吸系统:呼吸困难、支气管炎、咽部不适、鼻出血、鼻炎、呼吸系统充血。 (9)皮肤:脱发、皮炎、皮肤干燥、瘀癍、红癍、潮红、光敏感、掻痒、皮疹、出汗、荨麻疹。 (10)特殊感觉:视力模糊、眼睛烧灼感和刺痛感、结膜炎、味觉错倒、耳鸣、视敏度下降。 (11)泌尿生殖系统:阳痿、夜尿症、尿频、尿路感染。 3、在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中进行的一项对照临床试验中,本品通常可很好耐受,最常见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是头晕、乏力/疲乏和眩晕。 4、在LIFE研究中,在基线时无糖尿病的患者中,氯沙坦钾组新发生糖尿病的发生率较阿替洛尔组低(分别为242位比320位,p<0.001)。因为本研究中无安慰剂组,还不清楚此结果是代表了氯沙坦钾的益处,或阿替洛尔的不良反应。 5、在2型糖尿病伴蛋白尿患者中进行的一项对照临床试验中,本品通常可很好耐受。最常见的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是乏力/疲劳,头晕,低血压和高钾血症。 6、本品上市后已报告的其它不良反应包括: (1)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包括导致气道阻塞的喉及声门肿胀,及/或面、唇、咽和/或舌肿胀)在极少数服用氯沙坦治疗的患者中有报道。其中部分患者以前曾因服用包括ACE抑制剂在内的其他药物而发生过血管性水肿。脉管炎,包括亨诺克-舍恩莱因(亨-舍二氏)紫癜已有极少报道: (2)胃肠道反应:肝炎(少有报道)、肝功能异常。 (3)血液系统:贫血。 (4)肌肉骨骼系统:肌痛。 (5)神经/精神系统:偏头痛、癫痫大发作。 (6)呼吸系统:咳嗽。 (7)皮肤:荨麻疹、瘙痒。 (8)高钾血症和低钠血症已有报道。 (9)国内有一例与药物有关的不明原因死亡的自发报告。 7、实验室检查结果: (1)在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对照试验中,很少有应用本品的患者在实验室参数方面出现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的变化。1.5%的患者出现高血钾症(血清钾>5.5mEq/L)。在2型糖尿病伴蛋白尿的患者中进行的一项临床研究中,氯沙坦组和安慰剂分别有9.9%和3.4%的患者出现高钾血症。 (2)ALT的升高较罕见,并在停药后恢复正常。 (3)肌酐、血尿素氮: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单独使用本品有不到0.1%的患者观察到血尿素氮或血清肌酐轻微升高。 (4)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在单独用本品治疗的患者中经常出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分别平均下降约0.11%g和0.09%体积),但很少有临床重要性,没有患者因为贫血而中止服药。 (5)肝功能检查:偶尔有肝脏酶和/或血清胆红素升高。在单独用本品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一个患者(<0.1﹚由于这些实验室不良反应而停止服药。 |
||
注意事项 |
1、过敏反应:血肿性水肿。 2、低血压及电解质/体液平衡失调:血容量不足的患者(例如应用大剂量利尿药治疗的患者),可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在使用本品治疗前应该先纠正这些情况,或使用较低的起始剂量。应当注意,在肾肝功能不全,伴或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中常见电解质平衡失衡。在2型糖尿病伴蛋白尿的患者中进行临床研究,氯沙坦钾治疗组高钾血症的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高;然而,几乎没有患者因高钾血症中断治疗。 3、肝功能损害:药代动力学资料表明,肝硬化患者氯沙坦的血浆浓度明显增加,故对有肝功能损害病史的的患者应该考虑使用较低剂量。 4、肾功能损害:由于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已有关于敏感个体出现包括肾衰在内的肾功能的变化的报导。停止治疗后,这些肾功能的变化可以恢复。对于肾功能依赖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患者(如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可引起少尿和/或进行性氮血症以及(罕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或死亡。使用氯沙坦治疗也有类似报道。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只有单侧肾脏而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其他药物可增加其血尿素和血清肌酐含量。使用本品也有类似的报导。停止治疗后,这些肾功能的变化可以恢复。 |
1.不宜与酸﹑碱类配伍。 2.慎用: 低钾血症;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高钙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肌炎;肾功能损害。 3.用药期间应注意随访检查: 血压﹑心率及心律;心电图;心功能监测;电解质尤其钾﹑钙﹑镁;肾功能;疑有洋地黄中毒时,应作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过量时,由于蓄积性小,-般于停药后1~2天中毒表现可以消退。 4.应用时注意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 5.应用本品剂量应个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