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接种本品后,可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用于预防A群和C群脑膜炎奈瑟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分为A群和C群脑膜炎奈瑟球菌荚膜多糖。 |
盐酸埃克替 |
|
生产企业 |
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S20120004 |
国药准字H20110061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接种本品后,可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用于预防A群和C群脑膜炎奈瑟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仅限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 |
|
用法用量 |
1、按标示量加入所附PBS复溶,摇匀立即使用。 2、于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 3、接种1次,每次1人用剂量为0.5ml。接种应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季节前完成。 |
本品的推荐剂量为每次125mg(1片),每天三次。口服,空腹或与食物同服,高热量... |
|
副作用 |
1、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3、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病和其它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4、患者对疫苗活性成分或辅料有超敏反应,或曾接种含类似成分疫苗出现过危及生命的。 |
埃克替尼的安全性评估是基于 312例晚期NSCLC患者的研究数据,包括224例接受125MG每天三次剂量的治疗。总体上埃克替尼耐受性良好。III期临床试验(ICOGEN)最 常见不良反应为皮疹(39.5%)、腹泻(18.5%)和氨基转移酶升高(8.0%),绝大多数为I~II级,一般见于服药后1-3周内,通常是可逆性 的,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失。表1列出了在ICOGEN试验中报道的发生率≥1%的不良反应。 ICOGEN研究中,在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组均未观察到间质性肺病(ILD)的不良反应。在埃克替尼的I期临床研究中出现2例疑似ILD患者,其中1例经 进一步病理检查后,排除了ILD并确认为疾病进展,与研究药物无关;另一例因为缺乏病理检查结果,未能确认最终结论。 |
|
禁忌 |
|
|
|
成分 |
接种本品后,可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用于预防A群和C群脑膜炎奈瑟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仅限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 |
|
药理作用 |
1、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 (1)常见的不良反应: ①接种后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注射局部红肿、浸润等轻中度反应,多数情况下2-3天内自行缓解。 ②一般在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发热反应,一般持续1-2天后可自行緩解,不需处理;对于中度发热反应或发热时间超过48小时者,可给予对症处理。 (2)罕见的不良反应: ①严重发热反应,应给予对症处理并及时就医,以防高热惊厥。 ②注射局部重度红肿或其它并发症时,应对症处理。 (3)极罕见的不良反应: ①过敏性皮疹:一般在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可能出现皮疹,应及时就诊,给予抗过敏治疗。 ②过敏性休克:一般在注射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应及时抢救,注射肾上腺素进行治疗。 ③过敏性紫癜:出现过敏性紫癜反应时应及时就诊,应用皮质固醇类药物给予抗过敏治疗,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有可能并发紫癜性肾炎。 ④偶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⑤文献报道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剥落性皮炎。 2、上市后监测到的不良反应: 该疫苗上市后使用中观察到以下不良反应。这些是由无法确定总数的人群自发报告的,因此无法可靠估计其发生频率或确定其与疫苗接种间的因果关系。 (1)最常见报告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接种部位肿胀、红斑、硬结、疼痛,皮疹,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瘙痒和呕吐。 (2)胃肠系统:腹泻、恶心、呕吐。 (3)全身反应:哭闹、疲劳、发热。 (4)注射部位局部反应:接种部位发红、肿胀、疼痛、硬结、瘙痒。 (5)免疫系统:超敏反应、淋巴结病、速发过敏性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 (6)肌肉及结缔组织:肌痛、关节痛。 (7)神经系统:头晕、热性惊厥、头痛。 (8)呼吸系统、胸及纵膈:咳嗽。 (9)皮肤及皮下组织:过敏性皮炎、红斑、瘙痒、皮疹、荨麻疹、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 |
||
注意事项 |
1、以下情况者慎用: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患慢性疾病者、有癫病史者、过敏体质者、哺乳期妇女。 2、疫苗瓶有裂纹、标签不清或失效者、疫苗复溶后出现浑浊等外观异常者均不得使用。 3、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备偶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用。接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 4、在注射任何疫苗前接种医生必须采取所有已知的预防措施以防出现过敏反应和其它不良反应。 5、由于对针剂注射的心理作用,可能出现焦虑反应。包括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昏倒),换气过度,应激反应。应备有相应措施以防昏倒造成损伤。 6、本品无法预防除A群C群脑膜炎奈瑟球菌之外的脑膜炎奈瑟球菌引起的感染。与其它疫苗一样,本品无法保证对接种人群完全的保护力。 7、没有暴露后使用疫苗控制暴发疫情的数据。 8、在抗体产生不足的人群中,接种疫黄可能无法达到有效的保护力。未对本品在免疫受损人群的保护力进行评估。艾滋病患者,补体缺陷患者及功能性或结构性无脾患者可以产生免疫反应,然而所能达到的疫苗保护效力目前仍未知。 9、急性感染或发热患者必须延迟疫苗接种,除非医生认为推迟接种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一般轻微的感染或发热不属于接种禁忌。 10、该疫苗不能采用静脉注射或皮内注射。 11、没有65岁以上人群的使用数据。 |
1、据文献报道,接受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的东方人群间质性肺病(ILD)发生率分别为2-3%和1-2%。在ICOGEN临床研究中未观察到发生间质 性肺病。间质性肺病患者通常出现急性呼吸困难,伴有咳嗽、低热、呼吸道不适和动脉血氧不饱和等。短期内该症状可发展得很严重,并致患者死亡。放射学检查常 显示肺浸润或间质有毛玻璃样阴影。 经治医生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间质性肺病发生的迹象,如果患者出现新的急性发作或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应中断本品治疗,立即进行相关检查。当证实有间质性肺病时,应停止用药,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 文献报道,出现间质性肺病的高风险因素包括:吸烟、较差的体力状态(PS≥2)、在CT扫描上正常肺组织覆盖范围≤50%、距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时间较短 ( 6个月)、原有间质性肺炎、年龄较大(≥ 55岁)、伴有心脏疾病。存在上述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使用本品治疗时应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