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本品用于治疗中重度至重度阿尔茨海默型痴呆。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美金刚。 |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片含屈螺酮3mg和炔雌醇0.03mg。 |
|
生产企业 |
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173279 |
国药准字J20130120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本品用于治疗中重度至重度阿尔茨海默型痴呆。 |
女性避孕 |
|
用法用量 |
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物说明书使用,或遵医嘱。 盐酸美金刚片: 1、本品应由对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的诊断和治疗富有经验的医生处方并指导患者的使用。患者身边有按时监督患者服药的照料者的情况下才能开始治疗。应按照现行的诊断标准和指南对痴呆进行诊断。 2、成人:每日最大剂量20mg。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治疗的前3周应按每周递增5mg剂量的方法逐渐达到维持剂量,具体如下:治疗第一周的剂量为每日5mg(半片,晨服)。第二周每日10mg(每次半片,每日两次)。第三周每日15mg(早上服一片,下午服半片)。第4周开始以后服用推荐的维持剂量每日20mg(每次一片,每日两次)。 3、美金刚片剂可空腹服用,也可随食物同服。 盐酸美金刚口服溶液:应由对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的诊断和治疗富有经验的医生处方并指导患者的使用。患者身边有按时监督患者服药的照料者的情况下才能开始治疗。应按照现行的诊断标准和指南对痴呆进行诊断。成人每日最大剂量20mg(10ml)。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治疗的前3周应按每周递增5mg(2.5ml)剂量的方法逐渐达到维持剂量,具体如下: 1、治疗第一周的剂量为每日5mg(2.5ml,晨服)。 2、第二周每日10mg(每次2.5ml,每日两次)。 3、第三周每日15mg(早上服5ml,下午服2.5ml)。 4、第四周开始以后服用推荐的维持剂量每日20mg(每次5ml,每日两次)。 5、美金刚口服溶液剂可空腹服用,也可随食物同服。 |
给药途径 口服 给药方法 如何服用本品 如果服用正确,复方口服避孕药每年的避孕失败率约为1%。如果出现漏服药物或者服用方法不正确,避孕失败率会上升。 必须按照包装所标明的顺序,每天约在同一时间用少量液体送服。每日1片,连服21天。停药7天后开始服用下一盒药,其间通常会出现撤退性出血。一般在该周期最后一片药服完后2-3天开始出血,而且在开始下一盒药时出血可能还未结束。 如何开始服用本品 开始服药前,未使用激素避孕药的妇女(过去一个月) 应该在妇女自然月经周期的第1天开始服药(即月经出血的第1天)。也可以在第2-5天开始,这种情况下,推荐在第一个服药周期的最初7天内,加用屏障避孕法。 从另一种复方激素避孕药(复方口服避孕药/COC),阴道环或者经皮贴剂改服的妇女 最好在服用以前所用的COC最后一片含激素药物后,第2天即开始服用本品,最晚应在以前所用COC的停药期末或使用不含激素药片期末立即开始服用本品。对于曾经使用过阴环或者经皮贴剂的妇女,最好在取出的当天开始服用本品,但最晚应该在下一次用药时开始服用本品。 从单纯孕激素方法(微丸药、注射剂 |
|
副作用 |
对本品的活性成分或其辅料过敏者禁用。 |
安全性总结 本品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和乳房疼痛。大于6%的使用者发生过上述不良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有动脉和静脉血栓栓塞。 不良反应列表 本品临床试验中报告的不良反应(共4897例)发生率总结于下表中。在每个发生频率组中,不良反应按照严重程度降序排列。发生频率定义为常见(1/100至 临床试验中的不良事件使用MedDRA字典(版本12.1)。表达同一医学现象的不同MedDRA术语合并为一个不良反应以避免淡化或掩盖真实影响。 *-发生率评估来自流行病学研究 复方口服避孕药组发生率临界于十分罕见 *-动脉和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包含下述医学实体: 周围深静脉闭塞,血栓和栓塞/肺血管闭塞,血栓,栓塞和梗死/心肌梗死/脑梗死和非出血性卒中。 对于动脉和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和偏头疼也可参见【禁忌】,【注意事项】。 MedDRA首选术语用于描述特定反应及它的同义词和有关条件。不良反应术语基于MedDRA版本12.1。 特定不良反应描述 发生率极低的不良反应或被认为与复方口服避孕药组相关的迟发症状列表如下(参见【禁忌】,【注意事项】): 肿瘤 |
|
禁忌 |
|
|
|
成分 |
本品用于治疗中重度至重度阿尔茨海默型痴呆。 |
女性避孕 |
|
药理作用 |
1、中重度至重度阿尔茨海默型痴呆患者参加的临床研究中,美金刚治疗组包括1784位患者,安慰剂组包括1595位患者,本品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与安慰剂水平相当,且所发生的不良事件通常为轻中度。服用美金刚治疗患者的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的常见不良反应分别为:头晕(本品为6.3%,安慰剂组为5.6%)、头痛(本品为5.2%,安慰剂组为3.9%)、便秘(本品为4.6%,安慰剂组为2.6%),嗜睡(本品为3.4%,安慰剂组为2.2%)和高血压(本品为4.1%,安慰剂组为2.8%)。 2、下表列出了自本品全球首次上市后临床研究累计观察到的不良事件。每组中,不良事件均按严重程度降序排列。 按人体器官系统和发生率分类的不良反应(对其发生频率定义为:十分常见≥10%,常见≥1/100且<1/10,偶见≥1/1000且<1/100,罕见≥1/10000且<1/1000,十分罕见≤1/10000,不详指无法通过现有数据确定)如下: (1)神经系统:常见(头晕);偶见(步态异常);十分罕见(惊厥)。 (2)胃肠道:常见(便秘);偶见(呕吐);未见(胰腺炎)。 (3)感染及传染病:偶见(真菌感染)。 (4)心血管:常见(高血压);偶见(心力衰竭、静脉血栓/血栓)。 (5)全身或局部:常见(头痛);偶见(疲倦)。 (6)精神:常见(嗜睡);偶见(意识混乱、幻觉)。未知:(精神病性反应)。 阿尔茨海默型痴呆患者常伴有抑郁和自杀倾向和自杀行为,曾有服用本品后发生此类事件的报道。 |
||
注意事项 |
1、肾功能损害患者对于轻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50-80ml/分钟)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对于中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49ml/分钟)的患者,美金刚的剂量应减至每日10mg;如果治疗开始至少7天后,患者可以很好耐受,可以根据标准剂量调整方案将服用剂量增加至20mg/日。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5-29ml/分钟),美金刚的剂量应为每日10mg。 2、肝功能损害患者:目前尚无美金刚应用于肝功能损害患者的资料。 3、癫痫患者、有惊厥病史、或癫痫易感体质的患者应用美金刚时应慎重。 4、尿液pH值升高的患者服用本品时必须进行密切监测。 5、心肌梗塞、失代偿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未有效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应用美金刚的资料有限,因此这些患者服用本品时应密切观察。 6、中重度至重度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病通常会导致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的损害,而且本品可能改变患者的反应能力,因此服用本品的患者在驾车或操作机械时要特别小心。 7、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妊娠:目前尚无本品用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动物实验显示在给予相当于或略高于人体用药剂量水平的美金刚时可能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对人体的潜在危险性尚不清楚。除非明确需要,在妊娠期不应服用本品。 (2)哺乳期:尚不明确美金刚是否能够从母乳中泌出,但是考虑到美金刚的亲脂性,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哺乳期妇女服用本品时应停止哺乳。 8、儿童用药:尚无本品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疗效和安全性资料。 9、老年用药:65岁以上患者的推荐剂量为每日20mg(每次10mg,每日两次)。 10、药物过量:从临床研究和上市后经验中获得的药物过量经验有限。 (1)症状:较大的药物过量(分别服用200mg和105mg/日,共服用3天),出现的以下任一症状:疲倦、虚弱和/或腹泻或无症状。在服药低于140mg或剂量不详的患者中,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混乱、睡意、嗜睡、眩晕、兴奋、攻击行为、幻觉和步态异常)和/或胃肠道反应(呕吐和腹泻)。 (2)药物过量最极端的个案中,患者服用了总量达2000mg的美金刚后出现中枢神经反应(昏迷10天,其后出现复视及兴奋)。患者接受了对症治疗及血浆除去法治疗。患者治愈后未遗留永久性后遗症。 (3)另有一例严重药物过量患者同样生还并被治愈。患者口服了高达400mg的美金刚,服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包括不安、精神病性症状、视幻觉、惊厥前兆、嗜睡、木僵和意识障碍)。 (4)处理:对症治疗。对中毒或药物过量没有专门的解毒剂。标准临床程序包括去除活性成分,如洗胃、活性炭(防止潜在的肠肝循环)、尿酸化功能、如必要进行强制利尿。 (5)如果出现全身性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过度刺激的症状和体征,应考虑进行谨慎的对症治疗。 |
警告 如果存在下述任何一种情况/危险因素,应对每一位妇女权衡应用COC的益处与可能出现的危险,在她决定开始服药前与其进行讨论。如果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或危险因素加重、恶化或首次出现,应与医生联系。医生应决定是否应该停用COC。 · 循环系统疾病 流行病学的研究已经表明,使用COCs与动、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和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有关。这些事件的发生罕见。 使用第一年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性最高。在开始使用COC或再次(停药间隔期持续4周或更长时间)使用相同或不同的COC时,风险会增加。一项大型前瞻性3组队列研究数据显示,风险增加主要出现在最初3个月。总之使用含低剂量雌激素(<50μg炔雌醇)的COCs妇女,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比未使用COCs且未怀孕妇女高2-3倍,但风险低于怀孕和分娩。 VTE可能危及生命或导致死亡(1%-2%)。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含屈螺酮OCs的VTE风险高于含左炔诺孕酮OCs(即第二代口服避孕药),可能与含去氧孕烯/孕二烯酮OCs(即第三代口服避孕药)的风险相当。 静脉血栓栓塞(V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