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本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阿克他利。 |
五味子、女贞子、连翘、莪术、苣荬菜、灵芝孢子粉 |
|
生产企业 |
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世博金都药业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61026 |
国药准字Z20060238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本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
滋肾养肝,活血解毒。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氨基转移酶升高,中医辨证属于肝肾不足,邪毒瘀热互结,症见:胁肋疼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倦怠乏力,纳差,脘胀,身目发黄或不黄,小便色黄,头昏目眩,两目干涩,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舌暗红或有瘀斑,苔少或无苔,脉弦细。 |
|
用法用量 |
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物说明书使用,或遵医嘱。 阿克他利片: 口服。与其他抗炎镇痛药合用,一次0.1g(1片),一日3次。 |
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连服3个月;随后每月递减,再连服3个月。减量第1月,一... |
|
副作用 |
1、对本品过敏者。 2、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
临床试验中,1例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左前分枝阻滞,T波改变),是否与试验药物有关尚无法确定。 |
|
禁忌 |
|
|
|
成分 |
本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
滋肾养肝,活血解毒。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氨基转移酶升高,中医辨证属于肝肾不足,邪毒瘀热互结,症见:胁肋疼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倦怠乏力,纳差,脘胀,身目发黄或不黄,小便色黄,头昏目眩,两目干涩,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舌暗红或有瘀斑,苔少或无苔,脉弦细。 |
|
药理作用 |
1、严重的不良反应: (1)肾病综合征:曾经出现过肾病综合症(发病率不明),故应十分注意进行定期的检查、监测,一旦出现异常,应停药,采取适当措施。 (2)间质性肺炎:曾经出现过伴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部X光异常的间质性肺炎(不到0.1%),因此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停药,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采取适当的措施。 2、其他的不良反应: (1)肾脏:肾功能异常(蛋白尿、BUN、肌酐、尿中NAG上升)、血尿。 (2)肝脏:肝功能异常(GOT、GPT、AL-P升高等)。 (3)血液:贫血、血小板减少、血球减少、粒细胞减少。 (4)消化系统:腹痛、哎气、呕吐、口腔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胃溃疡。 (5)口干、口唇肿胀。 (6)皮肤:皮疹、瘙痒、湿疹、脱发、红斑。 (7)神经系统:头痛、头昏、麻痹感、嗜睡。 (8)其他:浮肿、疲倦感、发热、耳鸣、视力异常、复视、心悸等。 注:一旦发生异常,应停止用药,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3、此类药品共同的不良反应:其他的抗风湿类药品曾被报道有: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发不良性贫血、肺纤维化、天疱疮样症状、无粒细胞症的不良反应,因此要进行定期的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应停止用药。 |
药理作用:动物试验结果提示:六味五灵片可抑制CCl4引起的大鼠血清转氨酶的升高、总蛋白 (TP)和白蛋白(ALB)降低,减少肝胶原蛋白含量;抑制D-半乳糖胺(D-GalN)所致小鼠血清转氨酶升高。对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促进小鼠半数溶血素及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提高。对扑热息痛所致肝损伤小鼠的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显著下降,血中甘油三酯(TG)含量降低;使磺溴酞钠(BSP)在小鼠肝脏潴留量有下降作用。可抑制 2.2.15 细胞表面抗原(HBsAg)、 e抗原(HBeAg)的复制和表达;抑制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的鸭血清中鸭乙型肝炎病毒DNA升高。 |
|
注意事项 |
下列情况应谨慎用药: 1、肾功能不全或曾有此病史的患者、肝功能不全患者、消化道溃疡或曾有此病史患者慎用。 2、在服用本药时,要明确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在使用同时要注意患者的病情和出现的副作用。 3、由于本品不具有抗炎镇痛作用,所以要同时使用抗炎镇痛药。在连续服用本药6个月仍没有效果时,要停止服用。 4、本品用于发病比较早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较好。 5、服用本品时要注意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要定期进行临床检查(血液、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 |
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