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主治2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适用于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无效的患者。
查看说明书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 |||
主要成分 |
主要成份为:司莫司洒。 |
||
生产企业 |
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瑞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10566 |
国药准字H33020804 |
|
说明 | |||
作用与功效 |
主治2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适用于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无效的患者。 |
本品脂溶性强,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常用于脑原发肿瘤及转移瘤。与其它药物合用可治疗恶性淋巴瘤,胃癌,大肠癌,黑色素瘤。 |
|
用法用量 |
成人起始剂量12mg,每日一次,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最大不超过6mg/日。建议餐前服用。 |
口服100~200mg/m2,顿服,每6~8周一次,睡前与止吐剂、安眠药同服。 |
|
副作用 |
低血糖、体重增加、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皮疹、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问题(如白细胞减少)。 |
骨髓抑制,呈延迟性反应,有累计毒性。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最低点出现在4~6周,一般持续5~10天,个别可持续数周,一般6~8周可恢复;服药后可有胃肠道反应;肝肾功因与较高浓度药物接触,可影响器官功能;乏力,轻度脱发;偶见全身皮疹,可抑制睾丸与卵巢功能,引起闭经及精子缺乏。 |
|
禁忌 |
|
|
|
成分 |
主治2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适用于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无效的患者。 |
本品脂溶性强,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常用于脑原发肿瘤及转移瘤。与其它药物合用可治疗恶性淋巴瘤,胃癌,大肠癌,黑色素瘤。 |
|
药理作用 |
本品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处于G1-S边界,或S早期的细胞最敏感,对G2期也有抑制作用。本品进入体内后其分子从氨甲酰胺键处断裂为两部分,一为氯乙胺部分,将氯解离形成乙烯碳正离子,发挥烃化作用,使DNA链断裂,RNA及蛋白质受到烃化,这与抗肿瘤作用有关;另一部分为氨甲酰基部分变为异氰酸酯,或再转化为氨甲酸,以发挥氨甲酰化作用,主要与蛋白质特别是其中的赖氨酸末端的氨基等反应,这主要与骨髓毒性作用有关,氨甲酰化还破坏一些酶蛋白使DNA被破坏后难以修复,这有助于抗癌作用。本品与其它烷化剂并无交叉耐药性。 |
||
注意事项 |
1. 定期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2. 避免饮酒;3. 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4.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5. 避免与某些药物合用,如磺胺类、保泰松等;6.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处理。 |
骨髓抑制、感染、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用药期间应密切注意血象、血尿素氮、尿酸、肌酐清除率、血胆红素、转氨酶的变化、肺功能。 老年人易有肾功能减退,可影响排泄,应慎用。 本品可抑制身体免疫机制,使疫苗接种不能激发身体抗体产生。用药结束后三个月内不宜接种活疫苗。 |